啟功先生有各種頭銜:書畫家,鑒定家,主席,教育家等等,然而啟先生只說自己是“中學生,副教授”。曾在作品集自序中說“從童蒙師到在大學教書,已經過了五十年,中間作些‘副業’,只是寫寫畫畫而已。”這既是啟先生的謙虛,也是古代知識分子的普遍認識。然而說是“翰墨小道”之“副業”,往往一旦踏入,卻都認真地鉆研起來,啟先生亦不例外。
這次文津閣拍賣精心策劃并推出了“啟功先生書畫專題”,敬請大家品鑒!

書法“寧靜致遠”
鏡心 水墨紙本
26×23cm(1) 10.24×9.06in(1) 約0.54平尺
出版:《啟功圖傳》第201頁,侯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展覽:“紀念啟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書畫展”,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2015年3月15日——30日。

書法“雅嘉齋”
鏡框 水墨紙本
26×66cm(1) 10.24×25.98in(1) 約1.54平尺
說明:啟功先生此件作品為“雅嘉齋”齋主曾樹成先生直接得自啟功先生本人。

書法“自強不息”
鏡框 水墨箋本
45×70cm(1) 17.72×27.56in(1) 約2.84平尺
出版:《啟功圖傳》第228頁,侯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展覽:“紀念啟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書畫展”,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2015年3月15日——30日。

行書庾信句
立軸 水墨紙本
65×43cm(1) 25.59×16.93in(1) 約2.52平尺
說明:附啟功書院鑒定證書。

行書張舜民詩
鏡片 水墨箋本
82×48cm(1) 32.28×18.9in(1) 約3.54平尺
出版:《啟功潘主蘭書畫集》,第29頁,江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著錄:《素心》雜志第三期,第25頁,福州美術館、潘主蘭藝術研究會編,2014年3月。
展覽:“啟功、潘主蘭書畫展”,福建博物院,2013年12月7日——23日。

行書王昌齡句
立軸 水墨紙本
98×34cm(1) 38.58×13.39in(1) 約3平尺
說明:上款人“德仁先生”即陳德仁,日本神戶中華青年會初代會長,神戶華僑貿易振興會創設,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創設,初代館長,中國華僑博物院建設基金理事,孫中山紀念館館長。

行書《欸乃曲》
立軸 水墨紙本
135×34cm(1) 53.15×13.39in(1) 約4.13平尺
說明:附啟功書院鑒定證書。

行書東坡句
鏡心 水墨紙本
103×51cm(1) 40.55×20.08in(1) 約4.73平尺

行書七言聯
立軸 水墨箋本
128×30cm(2) 50.39×11.81in(2) 約3.46平尺(每幅)

行書自作詩句
鏡心 水墨紙本
90×40cm(1) 35.43×15.75in(1) 約3.24平尺
說明:此件拍品得自于北京師范大學藏家。

行書石屋清珙詩句
鏡心 水墨紙本
90×40cm(1) 35.43×15.75in(1) 約3.24平尺
說明:此件拍品得自于北京師范大學藏家。

雙清圖
鏡片 水墨紙本
89×46cm(1) 35.04×18.11in(1) 約3.68平尺
說明:(一)委托方直接得自于上款人家屬。(二)上款人“志明”即劉志明,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委員。

《吳鏡汀畫集跋》、《董壽平、
村上三島兩先生聯合展覽祝詞》手稿
信札 水墨紙本
27×37cm 10.63×14.57in 約0.9平尺
26×19cm(3) 10.24×7.48in(3) 約0.44平尺(每幅)
提要:(一)啟先生在祝詞中簡要評述了兩位先生在藝術上的造詣,并點出使得兩人得以聯合辦展的一個重要紐帶——對王鐸書法的愛好。啟先生提到董壽平在寫字時候的一個有趣習慣“董先生喜好懸空寫字,就是兩個人共撿一張大紙,先生站在紙的左邊,提筆懸臂在紙面上寫去”據說這個習慣來自于同為山西鄉賢的傅山、王鐸。(二)吳鏡汀為啟先生書畫上的授業恩師,跋文中敘述了恩師的學畫經由及個中甘苦,又追溯了恩師當年對自己的口講指畫,諄諄教誨。于此謙謙跋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啟先生對于恩師的敬重和感念。

《論馮夢龍的民歌俗曲觀》讀后意見手稿
鏡心 水墨紙本
26.5×19cm 10.43×7.48in 約0.45平尺
展覽:(一)“啟功遺墨展”,中華世紀壇,2012年7月26-8月7日。(二)“紀念啟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書畫展”,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2015年3月15日——30日。
著錄:《啟功遺墨展作品集》第127頁,“啟功遺墨展”組委會編,2012年。
說明:本件拍品系啟功先生為論文《論馮夢龍的民歌俗曲觀》所寫的讀后意見。論文原作者為龔篤清(b.1946),湖南新邵人,文革后恢復高考第二年,考取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班,師從著名學者、民俗學研究泰斗鐘敬文先生,后任湖南人民出版社原副總編輯、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等職。退休后重拾舊日對馮夢龍的研究,并致力于明清科舉制度研究,成為全國研究八股文第一人。著有《明代八股文史探》、《八股文鑒賞》等。在此篇“讀后意見”中,啟功先生首先對論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它“堪稱是一篇研究馮夢龍——乃至研究明代民歌俗曲的優秀論文”。此外,啟功先生也就自己的意見,指出了該文三個不足之處,并著重論述了在馮夢龍對有關市民文學中糟粕部分的態度這一問題上,文章仍然有發揮的余地。此作雖然是一篇“讀后意見”,但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來說,啟功先生都寫得極為精心。通篇三百余字,以毛筆寫就,字跡大小與我們平常用鋼筆寫字大小無別,書寫輕松隨性,卻又優游不迫,字里行間透露出清新的書卷氣。品讀之間,我們仿佛可以想見當年啟功先生燈下捉管,用心批閱論文的身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