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鴻信2015秋季拍賣會中,《悲欣交集——弘一法師重要遺物專場》以白手套落槌收官,成交額達15,611,370元人民幣,此專場拍賣前后都引起各界的高度關(guān)注,并在預(yù)展現(xiàn)場,福建政和“獎山慧圣禪寺”住持淸無法師對此專場進行了開示法會,以獨特的視角為藏家講述了弘一法師悲欣交集的一生。
此專場至今仍然有著巨大的反響,得到新老藏家的一致肯定,此次中鴻信2016春季拍賣會,將延續(xù)“以書法弘佛法,以禪境悟藝境“弘一法師精神,推出弘一法師作品,以饗藏家……

385
民國弘一印章
石
印 文:佛印
尺 寸:H:5 cm

386
民國 弘一印章
石
印 文:弘一
邊 款:戊寅叔同李息刻
尺 寸:H:4.5 cm

387
弘一 行書
扇面 紙本水墨
1942年作
18×50 cm.約0.8平尺
釋 文: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專煉心,常搜己過,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動。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終日無人亦如此!幡蓋簇擁、香花供養(yǎng)亦如此!贊嘆亦如此!毀謗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無事,時時刻刻體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處。盤山禪語。未曾惱害一眾生,如我心者,寧扵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fā)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況復(fù)人耶。
款 識:壬午春書奉竹莊居士澄覽,晚晴老人時六十又三居茀林。
鈐 印:弘一(朱文)、佛印
鑒藏?。宏虖]鑒藏(朱文)
說 明:「竹莊」即蔣維喬(1873-1958),江蘇武進人。早年入南菁書院,研習(xí)經(jīng)史。后留學(xué)東瀛,返國后,歷任商務(wù)印書館編輯、教育部秘書長、江西省教育廳長、東南大學(xué)校長及多家大專院校教授。他是著名哲學(xué)家,學(xué)術(shù)著作等身,尤精研佛學(xué)。
藏家簡介:葛昌楹(1892-1963)收藏家。字書徵,號竺年,別署竺道人,一作昌盈,字書徵,號晏廬、一號望葊。

388
弘一 行書《戒定慧》
鏡芯 紙本水墨
26.2×68.6 cm.約1.7平尺
釋 文:戒定慧。
款 識:支那沙門曇昉書。
出 版:
1.《弘一大師遺墨》第71頁,夏宗禹編,華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
2.《弘一法師書法集》圖29,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出版。
3.《二十世紀(jì)書法經(jīng)典·李叔同》第56頁,柯文輝、劉雪陽編,河北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4.《弘一大師全集》第九冊、書法卷,第182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0版。
5.《弘一法師翰墨因緣》第76頁,雄師美術(shù)編,2011年出版。
6.《弘一法師遺墨擷萃》第234頁,河北省佛教協(xié)會,2002年10月出版。
說 明:戒定慧合稱為三學(xué),是佛學(xué)中的三種功課。修戒以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于內(nèi)心平靜,修慧以培育智慧。

389
弘一 隸書六言聯(lián)
鏡芯 紙本水墨
1917年作
116×22 cm.×2 約2.3平尺(每幅)
釋 文:善護念諸菩薩,是離欲阿羅漢。
款 識:子行先生正之,集金剛經(jīng)句,季嬰,丁巳。
鈐 ?。豪钕⑺接。ò孜模⒎爬耍ㄖ煳模?br />出 版:
1.《弘一——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P18,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12月
2.《弘一書法集》P36,福建美術(shù)出版社,2014年02月出版
3.《弘一書法珍賞》P33,線裝書局,2014年12月出版
4.《近現(xiàn)代書法——弘一》P33,中國書店,2011年10月出版
5.《弘一大師年譜與遺墨》P33,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出家前的李叔同,后人常以濁世佳公子形容之,對于這個什么都玩得極好的神仙般人物,大抵也只能這樣形容了。關(guān)于李叔同的出家,民間多有傳聞是受馬一浮熏陶,對佛教“漸有所悟”,其時為1916年。本幅寫于1917年,李叔同對佛教“開悟”之后。有理由相信,其時的李叔同,應(yīng)該還沒有中興南山律宗的宏愿,也還沒有系統(tǒng)地研讀《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也許像大部分大乘佛教徒一樣,最先接觸的是《心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尤其是《金剛經(jīng)》,字數(shù)不多,以如來和須菩提一問一答的形式闡述,深入淺出,言簡意賅是極好的修習(xí)經(jīng)典。此聯(lián)即集自《金剛經(jīng)》。“善護念諸菩薩”出《善現(xiàn)啟請分》:“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是離欲阿羅漢”出《一相無相分》:“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阿羅漢意為遠離煩惱,斷絕欲望的修行者,更深層的果位之說,此處不作討論。
此幅作品從風(fēng)格中更似其中晚年書風(fēng),李叔同在書法藝術(shù)上的成就為世人所認可,并且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和篆刻作品一經(jīng)出現(xiàn)必被喜愛他的人們爭相競奪。他的書法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后期則自成一體,婉溫質(zhì)樸,平淡天真,爛漫清拔。特別是晚年的作品,更充滿了寧靜淡遠的莊嚴(yán)威儀,這是絢爛后的平淡、波瀾過后的平靜,他的書法如同璞玉,超凡脫俗,質(zhì)樸中見氣格。其用筆隱跡滅端,每做字必藏其筆鋒,緩緩行筆,氣韻雄壯幾不容于紙卷,點畫俊麗有如肌膚之麗,將儒者的儒行,道家的渾樸,佛家的莊嚴(yán)融入書藝之中,充滿禪趣,是書法中的逸品。
出家前的李叔同,后人常以濁世佳公子形容之,對于這個什么都玩得極好的神仙般人物,大抵也只能這樣形容了。關(guān)于李叔同的出家,民間多有傳聞是受馬一浮熏陶,對佛教“漸有所悟”,其時為1916年。本幅寫于1917年,李叔同對佛教“開悟”之后。有理由相信,其時的李叔同,應(yīng)該還沒有中興南山律宗的宏愿,也還沒有系統(tǒng)地研讀《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也許像大部分大乘佛教徒一樣,最先接觸的是《心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尤其是《金剛經(jīng)》,字數(shù)不多,以如來和須菩提一問一答的形式闡述,深入淺出,言簡意賅是極好的修習(xí)經(jīng)典。此聯(lián)即集自《金剛經(jīng)》。“善護念諸菩薩”出《善現(xiàn)啟請分》:“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是離欲阿羅漢”出《一相無相分》:“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阿羅漢意為遠離煩惱,斷絕欲望的修行者,更深層的果位之說,此處不作討論。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