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十竹齋2016春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2016.7.28-2016.7.29(9:00-17:30)
拍賣時間:2016.7.30(9:30開始......)
(拍賣是周六、周六、周六,重要事情說三遍。親,不是周日喲!)
展拍地址:南京金陵飯店·二樓昆侖廳(鼓樓區漢中路2號-近中山路)
(Lot179-Lot204為同一藏家提供)
林則徐

179
林則徐 (1785-1850) 行書八言聯
立軸 水墨灑金箋本
鈐印: 臣林則徐字少穆印 ( 白 )、俟村退叟 ( 朱 )
款識: 俟村林則徐。
注:2011 年 9 月 5 日佳士得秋拍 864 號。許漢卿舊藏。
167×29.5cm×2 約 4.4 平尺 / 幅
康有為

180
康有為 (1858-1927) 行書五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康有為印 ( 白 ), 維新百日出七十四年三周大地 遍四洲行三十一國六十萬里 ( 白 )。
款識: 壬戌 (1922) 九月康有為。
142×38cm×2 約 4.9 平尺 / 幅
吳大澂

181
吳大澂 (1835-1902) 甲骨七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吳大澂印 ( 白 )、 愙齋 ( 白 )
款識: 少湘仁兄大人雅正、客齋弟吳大澂。
150.5×23cm×2 約 3.1 平尺 / 幅
溥儒

182
溥儒 (1896-1963) 楷書十二言聯
鏡片 水墨紙本
鈐印: 溥儒 ( 白 )、心畬 ( 白 )
款識: 震五先生雅正,西山逸士溥儒。
注:上款人方震五,溥儒門生,兩人在臺灣時期過從頗密,獲贈溥氏作品良多。
36.5×5cm×2 約 0.2 平尺/幅
邵力子

183
邵力子 (1882-1967) 行書七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邵力子印 ( 白 )、仲輝 ( 朱 )
款識: 復初先生雅屬。己卯 (1939) 孟冬邵力子。
注:上款人吳復初,與兄弟汲初民國間在蘇州經營綢布莊。
150.5×26cm×2 約 3.5 平尺 / 幅
陸潤庠

184
陸潤庠 (1841-1915) 行書四條屏
鏡片 水墨紙本
鈐印: 臣陸潤庠 ( 文 )、南齋供奉 ( 朱文 )
款識: 子洲二兄大人雅屬。陸潤庠。
釋文: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 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165×35cm×4 約 5.2 平尺 / 幅
譚澤闿

185
譚澤闿 (1889-1948) 楷書八言聯
立軸 水墨灑金箋本
鈐印: 譚澤闿印 ( 白 )、 缾齋 ( 朱 )
款識: 舊藏余家有松禪所書此聯蓋集易林書扵救虎閣正。光緒乙酉 (1885) 春日茟今六十年矣,今歲暮春之初碧柳初荑余寒猶勁,朝起弄茟,偶然欲書適得此紙,因臨松禪此聯,愧腕力孱弱,不能似萬一也。譚澤闿書并記。
165.5×35.5cm×2 約 5.3 平尺 / 幅
伊立勛

186
伊立勛 (1856-1942) 隸書八言聯
立軸 水墨灑金箋本
鈐印: 汀州伊立勛長壽印信 ( 白 )、峻齋金石文字 ( 朱 )
款識: 公承仁兄先生雅鑒,乙亥 (1935) 嘉平月上澣集衡方碑,峻齋伊立勛時年八十。
166×36cm×2 約 5.4 平尺 / 幅
楊峴

187
楊峴 (1819-1896) 隸書八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臣顯文利 ( 白 )、藐公 ( 朱 )、五峰亭長 ( 白 )
款識: 集史晨碑字,遲鴻殘叟楊峴。
160×35cm×2 約 5.0 平尺 / 幅
邵章

188
邵章 (1872-1953) 楷書二十一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邵章之印 ( 白 )、伯褧 ( 朱 )、年已五十八無事日月長 ( 朱 )、萬松蘭亭齋 ( 朱 )
款識: 長夏雨窻無俚銳兒自析津歸,集宋八家長短句請書信齋稼軒詞牌誤倒粗踈彌自哂也。夢窗瑞鶴僲。西樵水調歌頭。稼軒鷓鴣天。信齋滿江紅。片玉玉燭新。安陸怨春風。白石揚州慢。 孏窟思嘉客。青龍左屠維大荒落月相舫?訇客邵章書于萬松蘭亭齋。
169×20cm×2 約 6.1 平尺 / 幅
段祺瑞

189
段祺瑞 (1865-1936) 篆書八言對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段祺瑞印 ( 白 )、芝泉 ( 朱 )
款識: 歲在己巳 (1929) 長夏段祺瑞揮汗作于海上。
180×40cm×2 約 6.5 平尺 / 幅
袁克定

190
袁克定 (1875-1955) 金文四言聯
鏡心 水墨紙本
款識: 戊辰 (1928) 仲冬。潤農先生慧能居士,袁克定。
143×40cm×2 約 5.1 平尺 / 幅
王仁堪

191
王仁堪 (1848-1893) 楷書八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王仁堪字可莊 ( 白 )、光緒丁丑狀元 ( 朱 )
款識: 賡揚大兄大人雅正,可莊王仁堪。
136×30cm×2 約 3.7 平尺 / 幅
徐世昌

192
徐世昌 (1855-1939) 行書七言聯
立軸 水墨箋本
鈐印: 徐世昌印 ( 白 )、鞠人 ( 朱 )
款識: 水竹邨人。
203×47cm×2 約 8.6 平尺 / 幅
張伯駒

193
張伯駒 (1898-1982) 行草七言聯
鏡心 水墨紙本
鈐印: 伯駒長壽 ( 白 )、從碧八十后印 ( 朱 )、平復堂印 ( 白 )
款識: 中州張伯駒時年八十又四。
70×16cm×2 約 1.0 平尺/幅
潘主蘭

194
潘主蘭 (1909-2001) 甲骨文七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潘 ( 白 )、主蘭 ( 白 )、長安樂 ( 白 )
款識: 己未 (1979) 春,潘主蘭集書。
136×25cm×2 約 3.1 平尺 / 幅
易培基

195
易培基 (1880-1937) 行書五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易培基印 ( 白 )、白宮居攝 ( 朱 )
款識: 劍平仁兄屬。易培基。
133.5×32.5cm×2 約 4.0 平尺/幅
翁同龢

196
翁同龢 (1830-1904) 楷書八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翁同龢印 ( 白 )、叔平 ( 朱 )
款識: 虛舟姻世長兄雅正。叔平翁同龢。
171.5×35.5cm×2 約 2.7 平尺 / 幅
葉恭綽

197
葉恭綽 (1881-1968) 行書七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恭綽長壽 ( 白 )、玉父 ( 朱 )
款識: 國豪先生屬書。葉恭綽。
164×41cm×2 約 6.1 平尺 / 幅
張伯英

198
張伯英 (1871-1949) 行書七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張伯英印 ( 朱 )、勺圃 ( 白 )
款識: 歗竹先生正,張伯英。
129×31cm×2 約 3.6 平尺/幅
臺靜農

199
臺靜農 (1903-1990) 行書七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臺靜農 ( 白 )、龍坡丈室 ( 朱 )、淮南 ( 朱 )
款識: 秋雄先生清屬。靜農扵臺北?坡里。
136×33cm×2 約 4.0 平尺 / 幅
張大千

200
張大千 (1899-1983) 隸書八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季爰之印 ( 白 )、大千 ( 朱 )
款識: 蜀人張大千。
130×21.5cm×2 約 2.5 平尺/幅
朱孝臧

201
朱孝臧 (1857-1931) 隸書四條屏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朱祖謀印 ( 白 )、湖州歸安人 ( 白 )
款識: 印若仁兄大人正,弟朱祖謀。
釋文: 試偃息于茂林,乃久羨于抽簪。雖有門而長閉,實無水而恒沈。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問葛洪之藥性,訪京房之卜林。草無忘憂
之意,花無長樂之心。鳥何事而逐酒?魚何情而聽琴? 加以寒暑異性令,乖違德性。崔骃以不樂損年,吳質以長愁養病。鎮宅神以埋石,厭山精而照鏡。屢動莊舄之吟,幾媿魏顆之命。薄晚閑閨,老幼相攜。蓬頭王霸之子,椎髻梁鴻之妻。
136×32cm×4 約 3.9 平尺 / 幅
楊了公

202
楊了公 (1864-1929) 行書四條屏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 了公 ( 白 )
款識:
1. 詠卞玉京。 ?齋先生正捥。庚申桂月寒間了公書近作扵了一樓。
2. 詠李香君一絕。吾輩世外之人,亦何必與他人為難哉。了公。
3. 王霧叟以明末四名妓為松風社課題。此詠顧橫波也。
4. 自來詠柳如是者必詆錢牧齋,千年雷同,殊可咲也。
釋文:
1. 琴心一點漾芳魂,曾向梅邨注騎痕。不是滄桑供冷眼,肯將金粉撫空門。
2. 矦家公子本清狂,況乃紅顏抱俠腸。吾謂媚香殊不媚,阮胡刻骨若秋霜。
3. 游戲人間處處聞,看樓且往此為佳。吾曹詩酒風流耳,仙佛圣賢黃石齋。
4. 烈士殉名緣底事,漠然扵世已無情。繹寒樓畔光陰好,白髪紅顏相膳生。
172×44cm×4 約 6.8 平尺 / 幅

203
張伯英 (1871-1949) 張海若 (1879-1949)
邵 章 (1872-1953) 羅復堪 (1872-1955) 書法四屏
鏡片 水墨紙本
鈐印: 邵章印信 ( 白 )、癸卯翰林 ( 朱 )、鳳領詩人 ( 朱 )、孝孺大利 ( 白 )、伯英長壽 ( 白 )、勺圃 ( 朱 )、海若原名國溶 ( 白 )、甲辰翰林 ( 朱 )
款識:
1. 琴聲先生疋鑒。羅隱酬、張特玄壬午相月張海若。
2. 琴聲仁兄清屬。乙酉夏四月,張伯英。
3. 琴聲仁兄先生正。羅惇?復堪。
4. 琴聲仁兄屬正。邵章録郭熙山水訓。
釋文:
1. 又寄南徐兩度秋,故人依約尚揚州。偶因雁足思閑事, 儗棹孤舟訪舊游。風急幾聞江上笛,月高誰共酒家樓。平生意氣消磨盡,甘露軒前看水流。
2. 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篤生異人, 絶類離羣。奮健大呼,從者如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強弩射潮,江海為東。坡公在徐三年,遺書止黃樓一賦,重開失真表忠觀亦書于徐者。
3. 余嘗觀于衡山之陽。見奇筱異干,罕節閑枝之叢生也。其處磅礳千仭,縫溪陵阜。隆崛萬丈,盤石雙起。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其陰則積雪凝霜,霧霞生焉。節錄宋玉笛賦。
4. 畫亦有相法,李成子孫昌盛,其山腳地面皆渾厚, 滘大上秀而下豐合,有后之相也。非特謂相兼,理當如此,故也人之學畫無異。學書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覽,廣議博考,然后為得。
127×31cm×4 約 3.5 平尺 / 幅
張啟后

204
張啟后 (1873-1944) 行書四屏
立軸 水墨灑金箋本
鈐印:張啟后印 ( 白 )、甲辰傳臚 ( 朱 )
款識:銘新先生法正,張啟后。
釋文:石獸沒蒿萊,更無甲第連。云起剩有辛夷作雪開濁世未容淆正論清流豈必拒奇才,請看桃李茄臺。其中往往自出名論,又時證發經誼則諸
家所未及,如過湯霍林司成故宅,云幾曲頹垣半畝苔菍涼,凌次仲校禮堂詩格調清俊。乾隆中經儒之稱詩者,沃田最勝,蘭泉次之。先生詩可以上肩西莊,下揖蕓花,側都是司成手自栽,七古如采石,望虞雍公戰處以議論獨絕,不愧名作。
61×31cm×4 約 1.7 平尺 / 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