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鴻信2016春季拍賣會,將延續中鴻信品牌專場“饕餮——中國古代重要書畫專場”,推出“饕餮﹒行于楮墨——董其昌書畫作品”專題、“世家元氣——中國近現代重要書畫專場”、“津門藝匠——孫其峰書畫作品”專題,更有數百件中國古代及近現代書畫作品呈現于中鴻信2016春拍,可謂精心遴選,只待君賞。
此次春拍重磅推出饕餮·行于楮墨——董其昌書畫作品專場
董其昌,歷經三位皇帝,叱咤一生,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為官期間從未被剝奪過官職,際遇完全與當時動輒得咎的官員不同,在仕途經營上可以說相當成功。但他并不甘心于政治上的如魚得水,他在書法的造詣追求上更是傲視晚明,其書法不僅被譽為獨步明朝三百年,更有推為羲之、獻之伯仲,無論是個人藝術造詣或是歷史定位,都獲得極高的成就和肯定。此專題集董其昌近十件精品,囊括早中晚三個時期,實為難得。
尤為一提的是有幸征集到三件陳半丁藏董其昌作品
陳半丁嗜書畫入骨,一生畫筆不離手,94歲病中還在揮毫、篆刻,可謂至老不休。陳半丁同樣也酷愛收藏,收藏體系甚是龐大。本次中鴻信2016 春拍有幸于陳老兒子陳燕麟先生家中征集到半丁所藏董其昌作品,可謂甚精甚妙。中鴻信拍賣總經理王士建先生在陳燕麟先生家中得知,本次征集到的董其昌《枯木寒林》曾被前翰海拍賣總經理秦公先生屬意,并多次到陳老家中想將此作收為私藏,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如愿,如今此作現身中鴻信2016春拍,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24董其昌(1555-1636) 求米得米卷
手卷 金箋水墨
說 明:
1.陳半丁舊藏;
2.故宮退回作品。
26×127cm
董其昌《求米得米》山水手卷為董其昌仿米家山水的代表作,董其昌自謂:『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于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于水之奇。』足見董其昌對米芾的推崇。董其昌不僅在書法上汲取米芾精髓,同時在繪畫上也同樣取法米芾,曾作仿米家山水多幅,但是董其昌的天才之處就是其雖是臨米但是絕對不似米。用陳半丁的題跋說就是『求米得米』,『似米但不是米』『以米求米』。其作品不是一味的照貓畫虎,而是融會貫通,作品有其自身風格。米芾與其子米友仁創米家山水畫法。山水皴法用細墨點點皴,猶如米點一樣,世稱『米家山水』。因董其昌極力推崇南宗貶北宗,認為南宗米芾的文人畫應該成其繼承和學習的對象。
本幅董其昌完全用『米點』皴法將一幅云山霧水的書卷畫得極為生動。全幅『米點』點山、點水、點樹,亭臺樓閣用線描出。畫面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曲水流觴,云山霧水。筆墨濃淡適宜,陰陽向背,畫面首尾呼應,全幅描寫山中隠寺,夜深人靜,我們也許還能聽到那涓涓細流的聲音,聽到那幽隠于山中的古寺敲出的那幽邃的鐘聲。『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也許正是此情此景。

225董其昌(1555-1636) 枯木寒林
立軸 紙本水墨
說明:
1.陳繼儒、陳半丁遞藏;
2.故宮退賠作品
125×65cm
董其昌《枯木寒林》通篇不設色,全以筆墨氣勢取勝,筆致墨韻,拙樸秀潤,神氣充足。畫中山水樹石,秀逸瀟灑,具有“平淡”而又“痛快”的特點。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師法倪瓚,融會貫通于自己的畫中。他注重傳統技法,功力深厚。他曾說:“余畫與文太史(征明)較,各有所長,文之精工具體,吾所不如,至于古稚秀潤,更進一籌矣!”這番話,正好說明他在師承古法,繼承傳統方面,有扎實的基礎。當時,有些追隨者對他評價很高,認為:“煙云流潤,神氣俱足,而出以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
此幅畫中,董其昌用筆生動瀟灑,蘊秀雅美,無絲毫雕飾之氣,而墨色層次的變化,更有一種韻致與風華隱含其中。此外,構圖疏朗,前景與后景的照應安排,暗合云林(倪瓚)遺趣。畫面的前景作一隅坡腳,綴以數塊丘壑。坡壑上有幾棵老樹參差而立;后邊高峻,錯落有致,煙云流動,充塞渚岸,靜中有動,耐人回味。煙澤縈繞,隱入天際,可謂是妙造也。董其昌寫得一手好字,善于把書法滲透到畫法之中,從而使他的畫更顯清潤明秀,具有文人畫的顯特點。陳半丁舊藏此作,并題邊跋“思翁畫以北苑為師,名重山岳。此與倪高士爭席,元氣淋漓,用筆超逸,恐迂翁未可勝耶!余觀董畫多矣,數十年所庽目,以此為冠。丁丑冬月世風惡劣,終日于卷舒親密聊寄生息。半丁年記。”陳老稱此為數十年所見董其昌之最,可見此作之精妙程度,愿識者寶之。

226董其昌(1555-1636) 鬆泉深居圖
立軸 紙本水墨
說明:
1.陳半丁舊藏;
2.故宮退賠作品
96×48.5cm
董其昌《鬆泉深居圖》,畫面描寫陜西西安香積寺一帶的山水林泉之景,畫面兩段構圖,上面畫崇山峻嶺,急流飛瀑,巍峨山勢之中隱約現一高人隱居之所,畫面有『蟬噪林逾靜』之感,下方畫蒼松巨擘,錯落有致大小松樹數棵,上下景用湖水相隔,近處幾棵松樹特寫占據畫面主體。上方留白處董其昌自題款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為藎夫老親家畫,玄宰。『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為王維的詩句。王維有詩《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意思為早聞香積寺盛名,卻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數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這兒古木參天,根本沒有行人路徑;深山中,何處傳來隱隱約約的寺鐘。俯聽危石的流泉,輕輕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蔭寒氣猶濃。日已將暮,我佇立在空寂的清潭邊,有如禪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董其昌借王維詩意把畫面的靜謐表現得非常生動。而我們亦通過董其昌的畫筆彷佛跟隨著王維游覽了一遍陜西西安香積寺。香積寺坐落于陜西西安城南長安縣韋曲西南神禾原上,為中國佛教凈土宗祖庭之一。寺院處于橘河與高河的匯集處,面山臨水,東南鄰近景色優美的樊川。通過王維的詩句和董其昌這幅畫我們可見這里是一處遠離人煙、古木參天、流水淙淙的幽靜之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