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經典2016春拍,經過持續的努力,精心的籌備,將推出“大美古代書畫”專場。本專場有幸邀請到書畫鑒定大家蕭平老師坐鎮,為真妄相雜的古代市場注入一股清泉。

724 王翚 《仿米云山圖卷》
水墨紙本 手卷 卷首11×62cm 題跋15×50cm 畫10.5×265cm
出版:《徐邦達審定中國古代書畫精品選集》(一)P236-241,文物出版社,2010年。
備注:徐邦達題引首、尾跋,蕭龍友題簽。
王翚這幅《仿米敷文云山圖長卷》,作于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四月,時年王翚54歲。山巒連綿起伏,云煙如流似帶。山樹以筆飽蘸水墨,臥筆橫點紙上,以點成片,層層厚積,點出樹點出云的形態,利用點與點,水與墨的相互滲透作用,形成墨韻迷離的效果,以表現煙雨迷茫,云霧溟蒙的江南山水。徐邦達在此畫跋中評價道:“(仿米友仁云山圖)不僅神似,超逸處或有過之。”另,可再參考惲壽平對王翚同是丙寅年(1686)的相關記載:“丙寅(1686)秋日,石谷王子客玉峰園池。每于晚涼翰墨余暇,與石谷立池上,商量繪事……暗睹梧影,輒大叫曰‘好墨葉!好墨葉!’因知北苑、巨然、房山、海岳(米芾),點墨最淋漓處必濃淡相兼,半明半暗。乃造化先有此境,古匠力為模仿,至于得意忘言,始灑脫畦徑,有自然之妙。此真我背無言之師。”惲壽平評價王翚學古人“入師而能出新”,與徐邦達對王翚山水畫的評價,字異而意同。
蕭平老師云:“徐邦達老師題跋的王翚《云山圖》,長近三米,展卷千里,蔚為大觀。其錄于《徐邦達審定中國古代書畫精品選集》,為王翚五十四歲盛年之作,滿紙煙云,無一懈筆,吾平生所見石谷子圖畫無數,然此米家云山一路,實為罕見,識者當寶之。”

720趙之謙 《尺牘十四開》
水墨紙本 冊頁 尺寸不一
出版:其中第一、七、八、十一、十二通出版于《趙之謙書畫編年圖目》(下)第237頁、26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備注:錢鏡塘舊藏。
(加3張局部照片720-01、720-02、720-03)



蕭平老師說:“今歲在南京經典拍賣舉錘的大美堂古代書畫專場,匯集了二十件明清書畫作品,其中不乏精品,尤以法書見長。王鐸草書冊,張瑞圖書軸,冒襄草書軸,宋曹草書詩稿,鄭板橋巨幅六分半書軸,趙之謙尺牘十四開清晣地勾畫出明末草法至清晚碑學二百余年書風的演化的軌跡,彌足珍貴。”

711 王文治 《云起樓》
水墨紙本 鏡心 33×121cm
備注:安徽文物商店舊藏。
大美古代書畫專場是經典拍賣與蕭平老師主持的“大美堂書畫鑒藏社”聯合推出的首個專場,劍指明清三、四百年間的一段段風雅往事;既是經典拍賣對傳統的一次致敬,又是蕭老師欲提振江南古代書畫市場的心香一瓣。大美堂創社三年來,始終以“辨真偽,識優劣”之精神展開系列書畫鑒定與學術交流活動,得南北藏家厚愛,通過雅集、講座、論壇與游學等不同形式滋養著書畫收藏的天地。

714 張瑞圖 《書法》
水墨絹本 立軸 194×48cm
簽條:明張瑞圖真跡。戊子春,梅山拜觀于錢塘含冰室。
果亭山人張瑞圖早年習祝允明,中年學孫過庭,后將行楷與章草注入行草,開創了氣勢雄健、筆力堅勁的獨特書風,成為晚明書法變革運動的中堅。此軸書錄與張瑞圖同為內閣大學士的史繼偕“入武夷紀游”一首。因此詩頗能反映張瑞圖身在朝、而心居山野的精神傾向,所以書寫雄健開張,極為自然。其字或行或草,墨色變化豐富,如泉水過石,在勁挺方折的面目中流暢地前行,實為其藝術成熟期扛鼎之作。

716 冒襄 《染香閣倡和詩》
水墨紙本 立軸 149×69cm
出版:
1、沈培方《明清書法遺珍》,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版;
2、冒懷濱《水繪集——冒鶴亭晚年詩稿》,上海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
3、《收藏.拍賣》2013年第九期。
著錄:冒襄《同人集》卷七,水繪庵康熙版。
展覽:如皋市博物館《水繪無聲—冒辟疆冒廣生董小宛書畫展》,如皋水繪園隱玉齋,2012年10月1—7日。
如皋冒家巷內的“得全堂”是冒宅的主體建筑。得全堂后面是“染香閣”和“寶彝樓”,是冒襄寢臥起居的內室。惜在康熙十八年(1679)十月十五日夜里,閣中火光熊熊,蔡含和金玥兩妾的相救使得年近七十的冒襄脫離了險境。染香閣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這一次也被燒毀。雷擊所引起的火災不僅使冒辟疆六十年目力心力物力收藏的鼎彝書畫幾乎無一存留,而且讓海內師友寫給冒辟疆的詩文書信和列祖列宗的文獻都化為灰燼。“染香閣”和“寶彝樓”的被焚,與錢謙益“絳云樓”的被毀可以并稱江淮文人藏書樓的兩大劫難。
冒襄書法青年時學董其昌,后師法鐘繇、顏真卿,晚年格外遒勁渾厚,富有神韻,以行草書流傳海內,董其昌評價冒襄的書法“深得顏平原(顏真卿)筆意”。王鐸贊他早年書法“遒媚圓動、筆筆褚河南”。長期與王鐸、宋曹、倪元璐、黃道周等人交流書畫技藝。冒襄的筆墨,基礎于李北海,而兼顏魯公的雄渾遒勁和米南宮的瀟灑俊秀。冒襄晚年窮困無以為生,惟賴賣字度日,縱觀此幅冒襄行書,筆筆中鋒,既圓通剛健,又嫵媚天成,縱橫跌宕,頓挫自然。

715 查士標 《溪山歸棹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23×52cm
備注:
1.蕭平題簽;
2.紐約蘇富比《中國書畫》專場LOT30#,1985.12.5;
3.何惠鑒舊藏。
此幅《溪山歸棹圖》,為著名中國古代美術史權威何惠鑒舊藏。畫江南平遠景色,湖光山色,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平淡天真,超然出塵。這里的「己未」是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這一年,査士標65歲,正處在其繪畫創作的巔峰時期。在《溪山歸棹圖》中,那些筆鋒重按輕拖直拉而下的線條,顯得自然而流暢;那些先用淡墨勾皴,然后再用濃墨分出遠近,顯得秀潤而清爽。雖然皴少而筆意簡遠,筆法多變,側筆中鋒交互使用,筆疏而墨淡,紋路清晰,有時加入一些勾勒渲染,再以濃墨點苔,又使得畫面顯得既空靈藴藉,又渾厚活脫。通幅山水丘壑與筆墨兼得,格調平和穩靜,形象描繪不夸張變異,也不著意突出什么主體,扁舟歸棹,水平如鏡,一切都統一在自然和諧之中。難怪王翚在題査士標畫時盛贊:“元有一峰,今有二瞻,幽閑淡逸之韻,泠然與凡塵絕矣。”此圖是査士標繪畫所謂「大開門」之作,更是其畫藝修為與造詣的集中體現。對《溪山歸棹圖》的解讀與欣賞,更能讓我們于中國畫品評標準的「神」、「妙」、「能」三品之外的「逸品」,有更為直接的感受與體會。

722 高鳳翰 《老樹秋山》
設色紙本 立軸 139×48.5cm
出版:
1.《翰墨丹青-中國明清書畫品鑒》P96,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年8月版;
2.《揚州畫派精品集》P174-175,廣陵書社,2013年11月版。
備注:曾經筠清館主人南海吳榮光及道光年間山東濟南收藏家胡小琢收藏。
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老樹秋山”為其左筆山水代表作。高氏五十五歲右手殘,致其改用左手作畫,然左筆花鳥多見,山水少聞;此圖吳榮光舊藏,為其左筆佳作。

726 黃慎 《韓魏公簪金帶圍》
設色紙本 立軸 188×102cm
八怪之一的黃慎“韓魏公簪金帶圍”,以草法入畫,大幅巨制,撼人之作也,為其人物畫典型面貌。

713 周凱 《武當紀游二十四圖冊》
設色紙本 冊頁 21×29cm×51
備注:《光緒襄陽府志》記載“圖凡二十四葉,幅不盈尺。”是周凱離開襄陽后的“追憶舊游”之作。周凱自著年譜《蕓皋先生自纂年譜》記載:“四月初,至泉州,鞫謝訓導家盜案,返繪「武當紀游」二十四圖以自怡。”所繪此巨作,極為難得,當為世所珍。
古代書畫以其巨大的文化含量和不可復制性,越來越受世人所重,但因其真偽相雜的問題,令有些藏家望而卻步;去偽存真的過程,就是還原中國美術史本來面目的過程,大美堂愿意在這方面做出一些貢獻。

723 鄭板橋《六分半書》
水墨紙本 立軸 190×109cm
出版:
1.《翰墨丹青中國明清書畫品鑒》P174,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8月。
2.《揚州畫派精品集》,廣陵書社出版。2013年11月。
備注:1.印章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454~1456,第83、86、56印。
2.蕭平題簽條。
古代書畫是藝術品收藏市場上最為穩健的收藏門類,因其需要專業的文化修養和藝術知識,所以有較高門檻,一直處在藝術品收藏金字塔的頂端。朱紹良先生曾經說:“古代書畫首先是存世量少,不適合資金炒作,征集極其困難;其次,搞古代書畫收藏需要豐富的文化底蘊,需要對書畫藝術有極強的理解與掌握,對歷朝歷代的時代風格與作者個人風格有全面認識;再次,古代書畫收藏家需要沉淀作品,并耐心研究其屬性,在研究中享受快樂。”

728 王鐸 《范孺人節烈》
設色絹本 冊頁 34×17cm×18
備注:此件為海外回流作品。
此件王鐸冊頁為日本回流作品,本應為長卷,為好事者剪裁拼接成冊頁,卻也不失其風神激蕩之感。王鐸博學好古,尤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
南京經典2016春季大拍將隆重推出《大美——古代書畫》、《中國書畫》、《中國書法》、《一代草圣——林散之書畫》、《超凡入圣——圓霖法師書畫》、《魔語——董欣賓書畫》、《藝術南京——南京頂級畫家》等專場。7月29、30號預展,31號拍賣,南京丁山花園大酒店鉆石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