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綱
1959年1月6日出生。1985年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并留校任教。1989——1991年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作研修班學習。1997年由中國油畫學會選派赴歐洲藝術考察。現為北京服裝學院造型藝術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特聘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孫綱作品

《園中景》80X8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藝術區-751》120X12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地坑院》80X8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雨中桿子坪》60X8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春天的田野》80X10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繪畫語言的探索
孫綱
近些年自己在繪畫的探索中,更加注重繪畫本體語言的研究。我認為繪畫本體語言的提升會更加有助于對繪畫內容的深入表達。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繪畫語言的一致性會使得畫面更加樸素、更加本質、更加純粹。同時注重作品的意象表達和繪畫的精神品格與畫面品質的追求,在創作上探求精神內省的處理方式,雖然是風景創作,但在語言上的處理方式上,注入較為深刻的精神內涵,使其在繪畫的精神品格上得以升華。追求一種形而上的精神品格,畫面以外的精神傳達。精神品格的追求建立在對事物內在的精神內核抽離,對物體抽象語言的處理。抽象因素之間構成一種帶有精神品格的繪畫特質,引領觀者進入到為其精心營造的精神世界中,達到較高層面的審美滋養。

2008年在瑞典藝術家工作室
回顧自己近二十多年的油畫風景創作,也有三個明顯的藝術創作的不同追求的階段,一,地域文化作為藝術母體題 二,藝術歷程是一個刪繁就簡,不斷簡化的過程,三,由“朝外看”而不斷地“向內省”,自然景觀回到內心感受。在藝術創作中從視覺風格的不斷變化中藝術認識和藝術表達又是一個持續簡化的過程,不斷地在畫面上做減法,通過刪滿繁就簡,不斷簡化去強調一種整體結構的表現力。
在《藍色的沉寂》(1991年)、《網-生態系列》(1994年)、《大地景觀》(1996年)、《煌•大地景觀》,即可清晰地見到這種持續簡化的過程。在這階段的創作過程中,形越來越簡化,從自身的審美要求上也是將景物中一些多余的東西從心中濾化掉。留下的只有心中的風景,幽雅閑適、安寧恬淡、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更加的養心。

我的藝術創作一直遵循的是對自然景物的抽象因素的提取,以傳遞出雖然畫面的形態是具象的,但其所傳達的是帶有抽象意味的精神層面的表達,使作品的景致與畫面的品質呈現出形而上的精神品質,使作品有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就作品本身而言又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藝術創作時期,一是以《藍色沉寂》為代表的以表達自然形態為主,在作品中注重抽象因素的表達,注重作品本身的精神內涵,給觀者以視覺沖擊力。這時期的作品,從語言和繪畫處理上采用了更加直接的表達方式,語言樸素自然,色彩氣息也樸實厚重。更多依靠自然景物形的力量和抽象因素來表達較深刻的主題。這個時期更依賴于素材本身,因其是直接決定作品成功的關鍵,于是也就直接引用自然的景物作為創作素材。這樣的創作持續了一段時間,我便有了想改變這種狀態的愿望。于是在經歷一次游歷的過程中一種帶有抽象表現因素處理的方式的作品誕生了。即1994年以《網-生態系列》為代表的,在具象和抽象之間的語言與探索期。這個時期作品視覺較震撼,色彩的因素趨于歸納,帶有較大的書寫型筆觸處理。 作品呈現出某種夢幻的意境,表現的主題大都以西北宏大的風景為主要元素。當時宏大的場面也常常吸引著我,生態的主題,大地的景觀,都有很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繪畫語言的嘗試開始變得多樣了一些,不同的作品開始有了主動處理不同語言方式的表達。

2004年在鼓浪嶼寫生
在陜北榆林毛烏素沙漠進入我視野的一片沙丘上面布滿了護沙的草方格,它帶有強烈的抽象美感。那些有規則又有變化的草方格構成了畫面大的結構,點、線、面的形式因素,為抽象語言的表達提供了可能。

這時期的作品在注重大的畫面結構的同時,也追求偶發性的語言表達,有時會有畫面反復的過程。它的好處在于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發生,繪畫的過程有時需要速度感,它需要藝術家有很好的判斷力,在這個時期前期的《網――生態系列》的作品基本上運用了較厚的顏色,多次的覆蓋,基本上沒有色層空間的運用,而后期的《煌 大地景觀》開始色層空間的運用,畫面語言和處理手段豐富了許多,同時對畫面的品質開始有了追求,主觀意識里開始覺得他的重要性,并開始不斷地在畫面上做減法。
1997年我被中國油畫學會選派,赴意大利丁氏藝術中心進行為期四個月的藝術考察。在這期間觀看了歐洲藝術史上眾多的藝術作品,可以說在短時期內對西方藝術作品進行了較細致的梳理。在短期的觀看與比較和判斷中,,對藝術史上各個時期的藝術家和作品的選擇上,我更加喜歡意大利文藝復興之前的藝術家如喬托、弗朗西斯卡、馬薩喬、烏切羅等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作品無論從精神維度,還是藝術作品語言的魅力上,都給我以很強烈的精神震撼,再有就是現當代的優秀藝術家,如:畢加索、馬蒂斯、羅斯科、莫蘭迪等這樣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他們提供給我豐富的視覺經驗,使我在之后的藝術創作中受益匪淺。

2005年在新疆采風
那段時間進行一系列的語言探索嘗試,對繪畫作品的規律性進行分析和研究,尋找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方式。不同的藝術家有不同藝術氣質,藝術家先天的性格與后天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決定了藝術風格的形成。尋找繪畫語言不是簡單的確立一種繪畫樣式,而是在掌握和吸收繪畫的基本語言和規律的情況下,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應是個人性格與情感的自然流露。自己也更加注重傳統文化,對自身審美的滋養,米芾,倪瓚的藝術風格是我所喜歡的,并將其藝術精神溶入到我的審美判斷中,使我在風景創作中有了幾分東方的意韻。

圣地 97X130CM 布面油畫 2005年
通過刪繁就簡的處理方式 ,不斷簡化去強調一種整體結構的表現力,而非對客觀物像地描繪,從《圣地》(2005年)、《夏日海濱》(2006年)、《都市陽光》(2007年)、《藝術區》(2009)、《文字廚房》(2013)、《收獲的季節》(2015)等一系列的視覺圖景中,即可清晰地看見這種持續簡化的過程,簡化的已經去除了物象的表象特征,可以說,形的簡化與削弱及事物表象特征的模糊構成了這個時期的藝術特征。
色彩的處理上也僅剩下一些高級的灰調子,利用黑白正負形及色彩構成的因素,對形與色進行推敲,追求平淡、樸實無華,寧靜的畫面感。

在創作中用心去體味自然、用視覺去觸摸自然、注重作品的畫面品質,在語言的處理上運用多層的處理手段,使作品的畫面品質和色彩氣息上更加豐富,使作品在簡約的同時更具可讀性,達到空曠、遼遠、高潔、淡泊、空靈的審美境界。藝術手法上的凝練與簡潔,又符合中國傳統的寫意山水刪繁就簡,以神與形的精神。
抽象的元素、抽象的秩序、物象與物象之間的抽象形構成的美感,構成了藝術作品的構形方式。不同的藝術家有著不同的觀察方式與物象抽象形態的組合方式,這是作品中形的核心內容與靈魂。藝術作品有其內在的秩序與美感,人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梳理出一系列形式語言法則 。在繪畫的構形方式上東西方繪畫有著相通的一致性,藝術家都對繪畫的構形方式有著深入的研究。這在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繪畫中都能得到印證。東西方的藝術家在語言方式上的高度概括與提煉上有著驚人的相似性,他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致的。我們的傳統繪畫對物象抽象元素的提取及符號化的語言方式的運用做到了極致。如:倪瓚、八大山人他們繪畫高度的概括與提煉。西方近現代的中對在語言的研究上有對東方繪畫的汲取,如:梵高繪畫的語言方式的運用高度概括與提煉。塞尚對繪畫語言的探索與中國傳統繪畫有著相似之處。

2010年在廣西德天名士山莊寫生
油畫雖來自西方,但對于我們中國的油畫家來說,他只是一種媒介,我們在學習和掌握其特性的過程中,自覺和不自覺地會溶入本民族的文化營養,這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是一種文化態度,我們每位有責任心的藝術家應負的藝術責任。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注重藝術作品的時代精神,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與往昔的藝術家有所不同,視覺信息、視覺經驗、視覺結構等藝術元素,對我們的影響會直接反映到我們的藝術創作中。我們應不斷地錘煉自己語言方式,使作品更加凈化,作品語言更加純凈。
在繪畫維度上與自然景觀保持一定的距離,既有中國畫理上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西方繪畫中的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藝術處理手段。這樣的藝術處理手段要求藝術家有較高的審美修養,具備較高學術品格的藝術表現能力,通過畫面的抽象因素和色彩處理使作品的品質得以提升,同時將自身獨特的面對自然的審美判斷和對自然景物獨特的抽離方式,使作品在形態語言上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在近期的藝術實踐中我對繪畫構形的關注也在作品中得以體現。藝術作品創作是多種因素的結合,對于形式語言上構形元素的研究是為了更深化作品的主題。強化對物象更深層次的感受,在這方面,很多傳統繪畫大師們對有關繪畫形式語言的問題都作了深入的研究與實踐。這些抽象元素的組建可以表達事物的本質和藝術家對客觀事物的感受。藝術只是停留在對物象的表面因素的描摹,無助于作品的精神傳達,如果對物象進行更深層面的抽象因素去抽離和組織,會更加有助于深化作品精神層面的表達。使作品在學術層面得以進一步的提升。

《收獲季節一》97x130cm布面油畫2015年

《度假村的上午陽光》80X8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金山嶺97x130cm布面油畫2014年

文字廚房97x130cm布面油畫2014年

春江水130x97cm布面油畫2013年

雨后海邊146X112CM 布面油畫 2006年

《半月灣》50X7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半月灣—白》60x80cm布面油畫2015年

《海濱的傍晚》60X8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海濱 60cm×8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帆船》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帆船基地》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武夷蘭湯村60x80cm布面油畫2011年

涅瓦河46.5x61cm布面油畫2010年

穆希娜的午后時光51x60cm布面油畫2010年

壩上夏日97x130cm布面油畫2010年

有石榴樹的農家小院 60X80CM 布面油畫 2006年

黟縣民居 60X80CM 布面油畫 2006年

游艇碼頭 60X80CM 布面油畫 2007年
城市景觀 100X80CM 布面油畫 2006年

阿克蘇民居 97X130CM 布面油畫 2005年

吐魯番 97X130CM 布面油畫 2005年
作品獲獎:
1991年《藍色的沉寂》獲首屆中國油畫年展銅獎。(北京)
1992年《暮色炊煙》獲92中國油畫藝術展優秀獎。(北京)
1994年《網—生態系列Ⅰ》獲第二屆中國油畫展—中國油畫藝術獎•作品獎。(中國美術館)
2000年《波羅尼亞》獲第八屆“河北文藝振興獎”。(政府獎)(享受政府津貼)
2011年《藝術區》獲藝術家眼中的當代中國——中國油畫藝術展藝術獎
作品參展:
2015年孫綱個展 (浙江美術館2015.9)
2015年 孫綱個展(上海虹橋當代美術館2015.10 )
2015年 孫綱個展(寧波畫院美術館2015.11)
2015年 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
2014年《有石榴樹的農家小院》入選可見之詩油畫展
2014年 孫綱紙本作品展(中國油畫院陳列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