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涵《讀·之一》 37×49 絹本設色 2014
仕女,顧名思義。仕,學也。——《說文》。段玉裁注:“古義宦訓仕,仕訓學”。對于仕女的解釋主要有三種:1。宮女。2。以美女為題材的中國畫。也作“士女”。3。舊指貴族官僚家庭的婦女。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對于美人圖形象的詩句描寫,并且描寫的甚是栩栩如生。如《詩·衛風·碩人》中:“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國女性題材的工筆仕女畫是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古今都亦如此。另外,仕女所指代的含義也在逐漸發生變化,而當代賦予仕女的含義則為“以美女為題材的中國畫”。

丁涵《蒼蒼·之三》 絹本設色 30x60cm 2015
自唐代以來,中國工筆人物畫以其比較原始的形態開始傳承至今,仕女畫也囊括在內。中國古代工筆人物畫在藝術傳播的過程中,相對其他繪畫形式來說更具有紀實、通俗易懂的特點,也具有更優越的傳播性。或者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工筆人物畫充當著 “照相機”的功能,如傳為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就是對于貴族婦女春夏之交賞花游園的情景的真實記錄。工筆仕女畫則更強調女性的身體造型,色彩刻畫的精妙絕倫以及畫面所呈現的工整細膩、清新雅致的特點。而在現代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工筆仕女畫的題材形制、審美情趣、藝術表達等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在現代工筆仕女畫中更加體現出藝術家對于生活的真實感悟,并產生強烈的創作沖動。現代仕女畫是要較之古代仕女畫而言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古代仕女畫是現代仕女畫得已發展的規范和基礎;現代仕女畫是古代仕女畫豐富性的延伸及表達。

丁涵《云上》 絹本設色 48X58cm2015
繪畫是一種無聲的表現語言。縱觀丁涵的工筆仕女畫,筆者發現其共同特點有二:一是對于仕女 “眉目傳情”的特點刻畫的最為生動形象,通過描繪仕女的面部神態從而傳達出人物的豐富內心活動,引人注目之處也恰恰在此;二是仕女整體面部的神態表現出一種“無表情化”,更加折射出對人生自我狀態的表達:在摒除紛紛擾擾的世俗雜物之外,使得自己的情緒回歸平靜,心靈得到凈化。《讀》系列和《云上》的表現是最為樸素干凈的,是屬于清新自然型的仕女形象。沒有紛繁復雜的背景襯托,更加專注于對仕女形態的傳神描繪。仕女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加之雙眉微微顰蹙仿佛若有所思,主要通過對人物頭發細密的刻畫和人物面部的簡化處理來營造出畫面虛實的關系,從而更加追求一種恬淡安靜之美。對于《縑素之間》的描繪較之前者內容更為豐富了,除了對于仕女神態的刻畫之外,又增添了對于仕女衣服形制、背景物體的描繪。此幅畫中的仕女神態是青春、又有點游離的狀態,有點古意文氣的仕女形象在內。在此不得不佩服丁涵的線條造型能力,通過以線寫形,線條的濃淡變化對于仕女形象的塑造更加立體,增強仕女形象與背景物體之間的空間感。對于衣紋另外,對于背景物體(筆墨紙硯等裝飾性物體)的描繪更是丁涵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真實感悟,對于繪畫工具的深切情感表達,將其賦予工筆仕女畫紙上,達到了古代仕女畫與現代仕女畫情感的統一。《青藍》是丁涵的又一工筆仕女畫的代表作。他以石青石綠填色,加之仕女低頭閉眼沉思的情景,在朦朧夢幻的色彩背景下映襯出一種典雅清新的美感。
丁涵是阿波羅藝術網簽約藝術家,他的工筆仕女畫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價值所在,主要表現在對于古代仕女畫的繼承,將“以形寫神、以神達意”的風格等藝術精華融入到自己的現實作品創作中;不斷探索日常生活經驗,將身邊的元素納入到藝術創作樣式中;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對人生自我狀態的思考及總結,并且賦予在工筆畫創作中,丁涵的工筆仕女畫為現代仕女畫的發展增添了無限魅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