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2016春季拍賣會
▊預展:6月23日至6月24日
地點: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 (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拍賣:6月25日至6月27日
地點: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 三樓世貿廳 (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網上預展:www.xlysauc.com
【導引】
本次春拍,西泠拍賣有幸征集到清乾隆年間蔣學鏞撰《鄞志稿》手稿二十卷,此手稿是民國時期輯刊的《四明叢書》底本,堪為修纂方志的典范;是近年最重要之浙江文獻,歷年最重要之寧波史稿本;也是“謝山學派”代表作之一。

《鄞志稿》內頁
▲ 2016西泠春拍
鄞志稿二十卷(《四明叢書》底本)
(清)蔣學鏞撰,徐時棟、張壽鏞校
清乾隆間手稿本
12冊 紙本
鑒藏印:仁湖天孫閣藏書之印(朱)
著錄:(清)徐時棟纂《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記》,清同治間鄞縣刻本。
出版:(民國)張壽鏞編《四明叢書》第三集,民國二十四年(1935)四明張氏約園刻本。
開本:25.5×17cm
【賞析】
蔣學鏞,字聲始,號樗庵,浙江鄞縣人。“謝山學派”全祖望入室弟子,尤得其史學之傳。“謝山學派”是清代史學大家全祖望創立的,全祖望號“謝山”,故以此為名。此學派在清代學術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蔣學鏞即是“謝山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是乾隆三十六年舉人,著有《樗庵存稿》五卷,曾參與修撰《鄞縣志》,又自著《鄞志稿》二十卷。《鄞志稿》當時未刊行,民國間收入張壽鏞裒輯的《四明叢書》第三集中。

《四明叢書》
《四明叢書》是一部編集寧波鄉邦文獻的郡邑類叢書,張壽鏞自民國十九年(1930)開始輯刊,收集了四明地區作者歷代著作文獻,凡8集,162種,1188卷,卷帙浩繁。

張壽鏞
張壽鏞,字伯頌,一字詠霓,號約園,浙江鄞縣人,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藏書家和出版家。他的“約園”藏書可以“私人之力而欲與秘圖抗衡”,這些豐厚的藏書為張壽鏞輯刊《四明叢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四明叢書》每集均有張壽鏞所作總序、后序和注釋,每刻一書“必取諸善本參校,互異之處,擇善而從,其無從互校者仍之”。這從《鄞志稿》的付梓過程中可見一斑。
民國二十三年(1934),張壽鏞在《鄞志稿》跋中寫道:“今偶閱徐柳泉先生《六志校勘記》云:‘余家所蓄《先賢傳》是樗庵手稿,非傳寫本。’徐錫垚跋云:稿名《甬上舊聞》,有列傳、忠義、儒林、文學、隱逸、孝友諸目,后又自改定為《甬上先賢傳》。然則,鶴皋之所得是煙嶼樓舊物,至可寶也。”
徐柳泉 (1814—1873),名時棟,字定宇,一字同叔,柳泉是他的號,別號西湖外史。鄞縣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舉人,授內閣中書。勤學博覽,廣搜文獻,建煙嶼樓于月湖西,藏書6萬卷。一生校勘甚多,尤致力地方文獻,校刻宋元《四明六志》,考異訂訛,著《四明六志校勘記》。同治七年(1868)主持開鄞志局,利用自己藏書并借閱盧址抱經樓、丁丙八千卷樓藏書千余種,仿國史館列傳體例,費時達12年之久成《鄞縣志》。
可見當年孫鶴皋藏《鄞志稿》原為徐時棟煙嶼樓所有,是徐氏編纂《鄞縣志》的參考文獻之一。在此稿本上時見徐氏稱引其《宋元志校勘記》。如《文苑傳上》徐浩條,朱筆眉批“此傳大誤。末注《寶慶志》尤誤。詳見余《宋元志校勘記》佚文卷中。”

《鄞志稿》徐時棟朱批
翻檢此本,首卷題名《甬上先賢傳》,總目列有《列傳》、《儒林傳》、《文苑傳》、《忠義傳》、《孝友傳》、《特行傳》、《隱逸傳》,附錄《水利考》一卷。《列傳》序、《列傳》第一卷的第一頁、第二頁為抄補。其后每卷多有與正文字體一致的墨筆涂改、勾乙、粘簽、剪貼,是蔣樗庵之修改稿無疑。據卷首鄭天木題跋,此本為蔣學鏞手稿,舊藏煙嶼樓,徐時棟續修《鄞縣志》時據為考證,朱批者為徐氏手筆。墨筆眉批、夾批、鉤乙等則是蔣氏刪改,亦偶見張壽鏞朱筆批條。

《鄞志稿》蔣學鏞墨筆眉批、夾批、鉤乙、刪改

《鄞志稿》卷首鄭天木題跋
考《鄞志稿》稿本用紙,有藍行格,單魚尾者,白紙,無行格者。其中首卷目錄用紙為黑行格,單魚尾,版心上方刊“鄞縣志”,有朱筆批改,當為同治間徐時棟修《鄞縣志》用紙。首冊殘缺的二頁,以白紙自畫黑行格抄補。藍行格,單魚尾,版心上方刊“鄞縣志書”者,當為乾隆間修《鄞縣志》用紙。
以此手稿與《鄞志稿》刻本對校可知,此當為蔣樗庵準備將此稿謄清付梓之前的批校本,后又經徐時棟、張壽鏞校對,刻本文字、排版皆從此本。且此稿本之《列傳》六至九,以墨筆在版心標明卷數,為當年張壽鏞從孫鶴皋借閱補缺之手稿無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