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1954 年作 鏡心設色紙本,114×315 cm 題識:云中君和大司命。一九五四年九月據屈原今譯試寫,傅抱石
昨夜的朋友圈,大概已被《云中君與大司命》中的那位娟秀的盛裝少女刷屏了吧。這位掌管風雨雷電的云神——云中君在傅抱石先生的畫筆下脫離了神的威嚴和凝重,成為一枚充滿溫情和生活氣息的少女。這幅畫作被稱之為“一百年來最重要的中國畫”,是傅抱石于1954年所作,在6月4日晚以2億元落槌。

《云中君與大司命》局部
畫風極具浪漫主義情懷,從而不得不讓人們聯想到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詩句:“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飄然的仙界猶如身臨其境,仿佛可以感受到仙人在云中的氣勢,隱約聽到“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的巨大聲響。“虎鼓瑟兮鸞回車”是李白想像中的仙人陣勢,是說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正如《云中君與大司命》畫面中,男神女神都駕馭著龍車從云霧中翩翩而來,令觀者充分體會出兩位人物仙氣十足。傅抱石先大片渲染出混沌的墨氣,制造出一種神秘幻化的效果,風雨的物象襯托出云中君仙人特質,幻化出“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的動感仙境。

《云中君與大司命》局部
按照郭沫若的說法,云中君和大司命是一對戀人,所以傅抱石把兩者集中在同一幅畫面上,把神作為也有人性的男女來謳歌,充滿了浪漫主義想象。一位書畫研究者說:“在古代繪畫中,從未出現過云中君和大司命放在一個場景中的情形,‘談戀愛’就更不可思議了”。也正因為如此,《云中君與大司命》題材顯得尤為珍貴。
這幅畫作是傅抱石根據郭沫若《屈原賦今譯》的內容,以屈原《九歌》中云中君與大司命兩位神話人物為題的創作,它不僅是傅抱石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人物畫,更在近代美術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算起來,傅抱石與屈原可謂緣份不淺。1921年,17歲的傅抱石為了貼補家用,課余幫人刻章賺錢,并易名為“抱石”,自號“抱石齋主人”。這里的“抱石”兩字可能是取自司馬遷《史紀•屈原列傳》之“(屈原)抱石自投汩羅”。1935年5月,“傅抱石金石書畫展”在日本東京銀座松坂屋舉行,其中三枚印章的內容是取自屈原的詩句,更是印證了傅抱石對屈原作品的鐘愛。
傅抱石將以往《九歌》題材中的“云神”云中君畫成曼妙女子,而在古代創作中,云中君均為男性。除了云中君,抱石先生筆下的女子都十分的俊美,并帶有仙氣。傅抱石的畫意蘊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 墨、彩融合一體,達到翁郁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

傅抱石《湘夫人》

傅抱石《巴山夜雨》

傅抱石《琵琶行》

傅抱石《山鬼》

傅抱石《湘君涉江圖》

傅抱石《二湘圖》

傅抱石《麗人行》

傅抱石《九歌圖——云中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