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麟簡介:朱麟,字玉書,號嘉榖,別署嘉榖堂主,湖南郴州人,本科學歷。自幼從外祖父陳星熙及黃慶儀先生染習詩書畫文,已二十余載。后擔笈赴京求學,師從宋唯源、趙準旺、黃慶儀等諸名家。現任日易山房文化藝術總監,《藝術中國》雜志北京負責人,北京郴企商會文藝部主任,北京翰典藝術館副館長等職務。
(文/劉北南)如果說判斷一個人本性,是看其言與行是否相合,那么判斷一個畫家本性,我想就是觀其筆下的畫卷中所體現出的情懷是否符合他的氣質。畫家筆下的物象所鑄成的氣韻,往往依托畫家本人對事物如何認識,并如何為之的實踐性。就年齡層面,畫家朱麟屬于八十年代生畫家群體。觀其作品,無疑他不是作為畫壇的一顆新星面貌呈獻的,我們從他的畫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在創作中,無視于外在環境沉浮,我想當他當拿起毛筆的那一刻,即是進入一種完全的平靜狀態。因此,他的作品(書法和繪畫)展示著天然甚或天性的成熟,練達,進入我們視覺的畫面,與其年齡無關。
荷花一直是人間純美、高潔的象征。縱觀之,歷代中國畫家筆下的荷花或不食人間煙火,或姿態各異昂首清池,或窈窕清雅有蟲蝶相惜,或端莊明媚傲然物外等等。然而,在畫家朱麟創作的《悠游清趣》、《盛夏清香》等作品中,表現出的卻是另一種“食人間煙火,而不同流”意趣盎然之境,那其中富有的人情味,令人溫情滿滿,暖情洋溢。這足見證我們這位藝術家擁有著怎樣一顆淳厚之心,那份仁愛之品!作者從主題的構思、位置的布局和筆墨的濃淡,干濕的變化到意境上的渲染,皆給人的感覺無不是悠然、自在、恬淡,處處充滿情趣;靈動又亦如人生心靈的一盞亮燈。可以感覺到,畫家對自然事物的觀察是建立在一種欣喜、歡悅、本善的狀態之中和基礎之上的。
“清風拂綠柳,萬里是荷香。”好的畫境本身就是一首詩。清代黃鉞撰寫的《二十四畫品》中有說道,“虛亭枕流,荷花當秋,紫菂的的,碧潭悠悠。”畫家朱麟在不經意間,將荷的明淨、清雅的狀態躍然紙上。彷彿在一個盛夏的午后,散步于郊外,也不知是哪家的池塘葡匐于林間一隅,當作者瞥見水面上、綠葉從中搖曳的清荷時,那姣好的姿態,如一位身著素裝的美人顧盼著、顧盼著……于是畫家朱麟將這幅明淨素雅的美好順勢流進畫卷中,也便日后閑處時的回味。欣賞畫家朱麟的《游目騁懷》,一條魚兒,穿過青石綠水,僅此便幻化出了水底乾坤,沒有多馀的景象鋪陳,讓我卻不覺聯想到章資在《水龍吟》中的一段情景,“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亭前柳綠,黃蝶縈繞,一池香蕊。魚兒在水中游目騁懷的歡樂氣氛,將作者渴望自在于天地間的情懷輕松點化而出。
孔子在《論語•憲問》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善良、仁義皆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最讓人感動的一縷。朱麟在《白石逸趣》中,從構圖和用墨上體現出的活力和動感,映射著作者對自然界中的一切生靈懷有一份赤誠的愛。動物間的嬉戲,植物間的親密私語,為整幅畫奠定了活躍的基調。同時,如果一個人有一種仁義的胸懷,他才能真正做到內心的坦然和平靜。例如,朱麟在《瞿山意》中,讓我們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情調:白云繚繞,青山窈窕,兩位詩客駐足于山頂,俯仰乾坤,由進及遠,詩人們似在抒懷,似在謳歌。我想無論是什么,無不是對祖國山河壯美的感慨。畫面中山峰巍巍,層林蔚蕤,古榭在山間巋然不動,似是屹立了千年,看盡俗世風間花雪月的輪回迴。在這一小品中,忽而感覺到作者在喧囂的紅塵俗世里,為自己留有一塊恬靜的樂園,供靈魂憩息,讓仁愛悄然地生養;并將生活中煩塵雜念融化掉,進入微微禪境里。這充分說明,畫家朱麟以手執我心,將胸中渴望自在無碣的情緒無盡藏的展現給世人。這大概就是藝術家“仁者愛人”之內在修養吧。
在《傲雪君子》中,朱麟將竹子的勁,松枝的挺表現得有聲有色,對竹松質感的表達極盡蒼潤、健拔,將不畏風霜的君子挺立于人間寒境中。我想畫家朱麟在繪寫他們的同時,也是在表達自己對人生,對世事不執著于過去,亦不沉湎于未來,而是堅強不屈的活在當下的姿態。這幾幅作品觀之即如柔柔的春風溫暖心靈,用鮮明的藝術語言和行動鼓起人們熱愛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周國平有這樣一句話,“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豐富的心靈,高貴的靈魂,這樣你才無愧于人的稱號,你才是作為真正的人在世間生活。因此,做一個人善良的人。”因此,欣賞畫家朱麟的作品,會讓我們的心情輕松,會讓我們的身心溫暖,會讓我們時刻感受到“禪意地播種,淡定地收獲”的之本真與樂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