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應良
海南儋州人,畢業于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師從著名畫家王家儒、和鐵龍教授等、且先后拜郭紹綱、張地茂、等多位名家為師.廣東省美協會員、海南省美協會員,海南省青年美協會員,寫生中國深圳分部副主席,大芬美協副秘書長......等等。
作品有《蕉園系列》《古宅系列》《荷花系列》......等, 有<《又一年》等眾多作品被國內外私人藏家和《熱血大運.工地印象》等政府機構及博物館收藏。業內謂稱”芭蕉王子”。

主要代表作品獲獎情況:
2006年 油畫 作品《被呵護的生命》廣東省第七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 銅獎(廣東省文化廳`省美協主辦)
2008年油畫 作品《又一年》獲海南省第八屆青年美展 優秀獎(海南文體廳`省青年美協主辦)
2010年油畫 作品《母與子》獲海南省第十屆青年美展 優秀獎(海南文體廳`省青年美協主辦)
2011年油畫 作品《嬌》獲廣東省第十一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 銅獎(廣東省文化廳`省美協主辦)
2012年油畫 作品《蕉園漫步》獲海南省第二屆美展 優秀獎(海南省美協主辦)
2012年油畫 作品《菜園晨曲》獲海南省第十二屆青年美展 銀獎(海南文體廳`省青年美協主辦)
2013年油畫 作品《童年.家園》獲廣東省第十二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 銅獎(廣東省文化廳`省美協主辦)
2014年油畫 作品《童年.家園》獲全國第十二屆美展海南展區美展 優秀獎(海南省文體廳`省美協主辦)
2015年油畫 作品《暖陽》獲廣東省第十三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 優秀獎(廣東省文化廳`省美協主辦)
2015年油畫 作品《蕉園》獲深圳市龍崗第六屆藝術節 金獎 (深圳市主辦)
2015年油畫 作品《暖陽》獲“美麗新絲路 翰墨定西行”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入復評(中國美協主辦)
2015年油畫 作品《蕉園》獲 時代足跡――2015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入復評(中國美協主辦)

主要聯展 :
2009年9月《風動亦心動——名家作品展》香港文化中心
2010年5月《試水——西安和風文化空間五人油畫展》西安和風文化
2010年8月《這些人.這些事——七人作品展》深圳雅庫藝術館
2010年11月《“鵬城輝煌三十載,大運精彩同期待”作品展》深圳寶安畫院
2012年《香港文化交流展》香港文化中心
2012年澳門文化交流展》澳門展覽館
2013年8月《瓊子丹青》廣東省文聯藝術館
個展 :
2011年11月《色的喚醒——王應良個展》深圳雅庫藝術館
2015年8月17日—20日, 《王應良油畫展》 香港大會堂
2015年10月30日—11月10日《王應良油畫作品展》深圳市文聯·市美協主辦。深圳藝廊
出版:
2009年由天律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王應良油畫集》
作品發表: 《深圳僑報》《深圳商報》《深圳特區報》《中國文化報》《今日儋州》《載酒堂》等報刊
![]()
游走于沉靜與奔放之間——當代藝術家系列之青年油畫家王應良
但凡一個成功的藝術家,都有一套屬于自己形式語言獨立于他所處于的時代。
八零后出生的王應良作職業畫畫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他熱帶風情為主題的作品多次入選參展并獲獎,尤其是芭蕉題材的創作幾乎成了他的符號,屢屢招來收藏家的關注。
童年的王應良生活在海南漁村,家鄉的沙灘,陽光,漁船,紅樹林,四季常綠的熱帶植物深深地印刻在他心靈深處,多年后,童年的記憶成了的他繪畫素材。中學畢業后,他考進了海南大學藝術學院,良好的天賦加上勤奮王應良很快成了同學當中的佼佼者,很受老師王家儒的偏愛。

享郊野 100X100CM
但王應良的藝術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大學畢業后,他來到了深圳,在一外企業找了份與美術毫不相干的工作。世紀之初的改革開放,正如火如荼,從金錢壓制下解放出來的人們,金錢成了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標準。王應良認識到首先要養活自己,積累必備的生存資源 才有資格談藝術。他憑自己的努力,職位很快升到了主管。享受著這個城市中優越的物質生活,王應良似乎忘記了在大學期間因為畫畫贏得的良好評價。
深圳的激烈很快激發了畫家思想上的深層思考。太多和自己一樣來深圳尋夢的年輕人,發財的夢想實現了,靈魂卻破產了。人到底應該怎樣走過自己的一生才對得起自己?有一天,王應良盯著辦公桌上的瓶花出了神,四周高樓林立,一層層包圍著他,孤獨的小我如此局限,如此渺茫,就像瓶子里的植物。他想了很多,想到了海南島自由自在的童年;想到了報考藝術院校的雄心壯志和老師的厚望;想到他久違了的畫筆。

山清水秀 51X61CM
重拾畫筆的王應良用兩幅作品總結了自己的一段人生。一幅是2006年創作的《被呵護的生命》,曾參加廣東省美展并獲了銅獎。柱形玻璃瓶內,被用心養護的綠色植物。植物根須雜亂蜷曲,攀附在玻璃壁上的細嫩根須,像一只只手一樣正在努力尋找突破的方向。寫實的手法準確的造型將植物的竹節,老葉表達的栩栩如生。較好地表現了他的學院派繪畫功底。他的另一幅作品《影·深圳印象》則畫了一圓形魚缸內,一條紅色的金魚瞪著詫異迷惑的大眼睛,看著玻璃罐子上折射過來的高樓大廈,象征深圳的地王大廈此時在光的作用下彎曲了,變形了。物質與精神的錯位,城市走向了自我禁錮和扭曲。久郁于內必突發于外,王應良很快就找到了釋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他用自己的方式告別了一種思考,一種心情。

菜園晨曲 70X90CM
在最初的幾年里,王應良的畫作多采用寫實或印象手法,喜歡什么畫什么,筆隨心走。取材也多是舊街老屋,鄉村田園風光,花卉水果等,色彩上倚重景物的自然色。2009年,王應良出版了自己的畫集,老師王家儒在序里這樣評價他:“以溫文爾雅的品質嶄露頭角,細膩、敏銳的情感纖維始終貫穿在其作品的經緯之中,整體上綻放出自然、平和、安詳的風采。”那時候畫如其人,王應良的確沉靜溫和,不慍不火,畫風也是波瀾不驚,四平八穩。從作品《又一年》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家對傳統的尊重,畫面中小時候居住過的祖傳老屋,灰暗的色調象征著歷史的沉淀,對歲月遠逝的追憶。門半掩著,一只貓咪爬在門檻上,向外凝望著。火紅的對聯剛剛貼上去,新的一年無可阻擋地開始了,此刻,站在畫面外的人在想什么呢?
善于用畫面來傳達思想,使王應良的繪畫藝術一開始就具有一種厚重感。當思想遭遇瓶頸時,他的繪畫藝術也面臨突破。單純的寫實或老套的印象手法已經遠遠不能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荷塘誘惑 120X120CM
深圳是個光怪陸離的現代都市,是各路社會精英的修行道場。控訴型的藝術家筆下看到的是這個城市的銅臭,金錢對人性的異化。作品氣象當追隨時代,而作品要反映時代氣息,反映當下人們正在發生的精神變化,它的方向就應該是積極的,正面的,嶄新的。王應良從認識層面告別了傳統,造型和色彩的運用越來越傾向主觀創造。在選材上,王應良把目光轉向了自己最熟悉的南國風光。
從寫實到印象再到色彩的主觀意象,經歷了三段論式的跳躍之后,王應良從師法自然走到了師法自我,他找到了完全屬于自己的創作空間。比如,在作品《河岸蕉影》中大面積的紫紅色和香蕉樹的自然色恰恰相反,完全的主觀色看起來卻十分自然舒暢。夕陽的余暉照到河岸,岸邊的香蕉樹高低不一,暖色調強烈熏染著四周的寧靜,微風中蕉葉輕輕地晃動著,暗紫色默默地傳達著美人般的孤寂與高貴。同題材的作品《翔》則更能看到用筆的狂放與大膽。了了幾筆灑脫而下,芭蕉的挺拔便躍然畫面,芭蕉的主干聚焦在畫面的中央,頂天立地。透過蕉葉的縫隙,遠處幾只海鷗淺翔水面,色彩仍然是畫家的主觀臆造,淺藍與淺綠的恰當糅合彰顯著陽剛背后的幾分清爽,幾分溫情。“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極大地放大了觀眾的審美想像。

蘇醒的荷塘 121X91CM
置身于王應良所描繪的世界里,第一眼你會感到驚訝,所有的色彩都是跳躍的,鮮亮的,帶節奏的,卑瑣的物質追逐似乎已經被忘記,創造精神得到張揚,色彩引領著激情舞蹈,它仿佛在告訴我們生活在深圳,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人人都能做到精神上美侖美奐,自由自在。畫風走向夸張淋漓,大刀闊斧的時候,王應良還是原來王應良,永遠一派歲月靜好,不知生氣為何物的樣子。人與畫對照,不禁讓很多人詫異:“這些畫是你畫的嗎?”
藝術是什么?藝術說到底是藝術家修行的結果。藝術家要“在一粒沙中看到世界,在一朵花中看到天堂,在你的掌中把握無限,在一小時鐘掌握永恒。”就必須在藝術之外下足功夫,察人觀物,入木三分,經過畫家之手的概括提煉,客觀的形態色彩就被賦予了人的情態,它們變活了,會說話了。自然的一景一物被提升到精神層面的存在,在這個層面上它們表現藝術家當下的思想認識和學識修養。

夢幻蜜果 100X100CM
喧囂之中自有寧靜,狂放之后暗藏法度。為人為畫,王應良都有自己的堅持。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正像我們驚訝于他的畫作一樣,他的虛靜澄澈更像是一位修行高深的道人,沒有點參禪悟道的功夫不易看不出有多深的機緣。但我們寧愿相信,這也許正是畫家的智慧所在,沉靜的外表之下包蘊作品的無限張力,精神游弋在沉靜與奔放之間:下筆越奔放,越雄闊,作品名聲越大,生活中的王應良就越沉靜。
作家:于麗華

戀情 121X91CM

蕉美人 121X91CM

嬌 121X91CM

明媚 121X91CM

時光歲月 100X80CM

蕉園 121X91CM

故園 120X150CM

古宅暖陽 120X100CM

午后 120X100CM

暖陽 121X91CM

古村 61X51CM

古鎮老街 61X51CM

新農村-夕陽樂 150X150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