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文玩行業未來的發展都有自己的判斷,因立場不同,對于文玩的理解角度和程度不同,掌握信息不同,甚至個性不同,判斷結果往往也不相同。但大致上無非分兩種:一種認為凜冬將至,文玩市場將進一步走低,前途渺茫;另一種則認為行情依然逐步回暖,有望重拾升勢。對于文玩市場未來的走向,筆者則認為:長期向好,短期謹慎。
這幾年,很多人都經歷過文玩產品在價格上由盛轉衰的過程,例如曾經的椰蒂,如今的核桃、菩提。但需要注意的是,判斷一個品類是不是市場的主力并不能單純考慮它的行情漲跌,而是要看它的市場占有和玩家的熟悉程度。
拋開價格,一提文玩,玩家腦中自動會生成一個榜單,牢牢占據前幾位的仍然是核桃、核雕、葫蘆、菩提、琥珀、松石、南紅等等,這是所謂的感性基礎;而且大多玩家對這些熱門品類比較熟悉,具備最基礎的品鑒知識,這是理性基礎。從交易市場來看,不論實體還是電商,這個榜單上的東西始終在交易中占據主流。而像珊瑚玉、梅花玉等新品,別說占領市場份額,恐怕連最基本的“被消費者認知”這一點都還沒做到。
較之新品種,傳統品類勝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文化方面傳承有序。文玩產品的文化含義往往是消費痛點。例如瑪瑙,無論古籍記載還是實物考古都有,說明其在人類歷史上早已出現并伴隨人類文明一同發展,流傳至今,除了本身材質可人,其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更被消費者看重。再如菩提,因與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密切關系,受消費者大肆追捧也是理所當然。二是材質珍貴稀缺。這是玩家對于文玩產品喜愛的另一個原因。例如同樣規格形制的手串,蜜蠟因材質不可再生而受人喜愛,塑料材質的就無人問津了。反觀新興品類,要么存量大得令人發指,要么沒有歷史傳承僅靠幾個人造故事就想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可悲又可笑。即便靠砸錢炒作登堂入室,底蘊不足,故事不精,也頂多是短期行情,難以長久立足。
有利潤就有假貨,各行各業通用。自新世紀伊始,文玩行業已十年有余,期間假貨層出不窮,制假技術不斷進步,不斷有玩家上當。但隨著“全民文玩時代”的到來,文玩消費群體已從“小眾”走向“大眾”,消費者對所喜愛的文玩產品認知程度不斷深化,鑒別水平也不斷提高,加之電視媒體的大力宣傳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文玩品鑒基礎知識的傳播更為快速和廣泛,這迫使制假者不得不升級制假技術,提高制假成本,或者干脆放棄文玩制假,轉而投身其他行業。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文玩相關知識的進一步普及,玩家鑒別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制假販假的生存空間也將進一步被壓縮。
2008年以后,文玩行業發展猛然加速,成就了一些商家短期獲利、一夜暴富的神話。越來越多的人不惜跨界投身文玩行業,于是全國各地的文玩市場、“百姓拍賣場”如雨后春筍紛紛開張,電商平臺文玩銷售火爆得一塌糊涂,QQ、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也變身賣場,一時間文玩行業似乎變成了“0門檻”。
好景不長,任何行業都一樣,瘋狂但無序的發展只會成就少數人的財富夢,激情退去后留下的不只是那一點點倦,還有一地狼藉。
2015年,文玩行業開始衰退,這里面原因特別復雜,包括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消費能力不足、行業標準化程度不夠、管理模式不專業等。很多圈里人都看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行業發展失控,炒作過度,價格虛高,透支了未來幾年的行情。
盡管大多數人一臉茫然,但資本是理性的,沒錢賺肯定要離場,于是不計其數的文玩店鋪高懸轉讓牌,一家家文玩市場宣布倒閉關張,商家要么退出,要么被套,還有也支撐得比較辛苦。
離場商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打著“掙快錢”主意的后來者,他們本身對于文玩既無專業知識也不存在興趣,入行就是帶有賭博性質的“追漲”,在大行情不好的情況下“殺跌”也是必然選擇。反觀一些老商家,由于客戶資源好,產品質量好,加上專業的銷售服務,雖然也經受不小沖擊,但仍可以維持運營。
這無疑是一次殘酷但卻有效的洗牌。筆者認為洗牌還將繼續,通過優勝劣汰逐漸篩選出優質的文玩商鋪和商家。
微商是微信的伴生物,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微信平臺銷售產品的一個行業群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微信平臺銷售文玩產品,微信交易也逐漸成為了線上文玩交易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在聊文玩的話題時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文玩微商。
不同于微博的廣場式社交,最初微信的強關系社交模式決定了好友多是現實中有交往的人。但隨著微信產品不斷升級,社交方式發展趨于多樣化,越來越多素昧平生的人通過二維碼、群、搖一搖、附近等各種方式成為了微信好友,微信社交關系也就沒那么“強”了,陌生人在好友中的比例不斷提高,直至占到多數。
不容忽視的是,微信在給人們提供便利之余也給不法分子從事詐騙等違法活動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那么問題又來了:微信買賣中的支付是沒有第三方保障的,全憑買家對于賣家的信任,說句實在話,當下國人對陌生人的信任有多少?此外,有的時候在買賣的過程中由于加入了至少一層“微商代理”,使得雙方關系變成了更為復雜的多方關系,這就更亂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