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代青花瓷上,常有一人騎于鯉魚脊背之上的圖案,人們常常把這種圖案與科舉題材的“獨占鰲頭”混為一談。鰲,原本寫作“鼇”,固然也是一種水生靈物,實際是傳說中的海龜。這種鼇可以馱動重物,北周文學家庾信有文:“鼇戴三山,深知其重”。唐宋時期,被點為翰林學士者承旨朝見皇帝時,要登上鐫刻巨鼇的宮殿石階,故稱入翰林院為“上鼇頭”。后來在科舉殿試傳臚后,贊禮官引頭名狀元至皇宮,立中陛鼇頭石刻之上,等待皇帝接見,因此狀元及第又俗稱為“獨占鰲頭”。明清時期,景德鎮燒制的青花瓷上,多繪有“獨占鰲頭”紋飾(圖1),為讀書人家所喜愛。
鰲與魚既然不同,那么騎于鯉魚身上者又是何人?經查對資料,原來竟是一位仙人。漢代文學家劉向著有一部《列仙傳》,其中載有“琴高乘鯉”的神話故事:“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之間二百余年。后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齎待于水傍,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余,復入水去。”唐代詩人岑參有詩句:“愿得隨琴高,騎魚向云煙”。

后來,有不少畫家根據這個神話,進行繪畫創作(圖2)。如明代李在的《琴高乘鯉圖》,正是描繪琴高乘鯉的神話故事。其畫布局構思精巧,人物的情態生動。波濤洶涌,云霧迷茫,渲染琴高登仙遁逸時的神秘氣氛;琴高跨鯉魚回首眷顧的姿態,與岸邊揖手相送的弟子們顧盼相呼應,表現琴高辭別從弟子乘鯉而去的情景。

圖3

明代青花瓷上的“琴高乘鯉”(圖3、4),正是這位傳說中的神仙乘魚御風,登仙而去的生動寫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