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新安晚報報道,70多歲的合肥市民方曉林(化名),退休后閑在家經常愛看一些收藏類節目,并想找機會做點藏品投資。讓方老沒想到的是,自己剛一“試水”就被收藏公司以“拍賣”的名義騙去十幾萬,苦等的“拍賣”卻一直沒頭緒。在法院的調解下,收藏公司最終同意退還10萬元。
市民:被勸買了藏品
2014年的一天,方曉林突然接到某文化收藏公司發來的短信,稱“你的手機號碼中獎,可以到×××處領取獎品”。方曉林一看地址也不遠,合肥市北一環路上某寫字樓,就抽空去了一趟。
方曉林告訴記者,自己到達收藏公司后,多名工作人員對他進行“洗腦”。11月1日,被工作人員反復勸說后,方曉林購買這家收藏公司推銷的“國鈔金磚”產品六組,一共支付了185600元。當時,收藏公司承諾在12月30日幫他拍賣,每組至少可以拍賣到6萬元。
方曉林說,收藏公司當時向他承諾,2015年1月就能拿到拍賣款,如果拍賣不成功,他購買的“國鈔金磚”可原款退還,并在現場寫了收條和承諾書。
公司:字畫升值更快
2014年11月26日,方曉林收到收藏公司工作人員王小姐的電話,讓其到公司有事商量。王小姐稱,現在字畫升值更快,更有投資價值,而且12月17日北京就有一個拍賣會可以參加。
隨后,一位“老總”對方曉林說,可以將之前購買的“國鈔金磚”換成某書法家的書法作品,每幅字19800元,然后由公司運作并委托拍賣公司拍賣,每幅字最少可以拍賣到8萬元,承諾可以參加北京的拍賣會。
“對方說,拍賣成功后,讓我再購買‘國鈔金磚’并參加12月30日的拍賣,一個月內就可以賺兩次錢,機會難得。”經不住利益的誘惑,2014年11月27日,方曉林與收藏公司簽訂合同,購買書法作品10幅,每幅19800元,共計198000元(除去之前付的185600元,當日又補款12400元),并按要求將10幅字寄存在公司,收藏公司收回之前寫的收條和承諾書。
變卦:拍賣成了泡影
自從購買10幅書法作品,方曉林就一直惦記著拍賣會的事兒。2014年12月14日,方曉林去收藏公司詢問拍賣事宜,工作人員王小姐稱老總在北京,讓他等公司電話。
12月17日就是雙方約定的拍賣日期,方曉林還沒等來電話,他又來到收藏公司,卻被告知“王小姐回家結婚,要幾個月后才能回來,而老總母親生病,也要幾個月才能來上班”。
收藏公司的工作人員要求方曉林拿走寄存的10幅字,讓他自己聯系拍賣公司。這時,方曉林才明白自己可能遇上了騙局,他多次要求退款均不成功,無奈之下將這家收藏公司告上法院,認為對方在簽訂合同過程中使用了欺詐手段,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
近日,在法院主持調解下,這起買賣合同糾紛的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收藏公司退還方曉林貨款10萬元,而方曉林購買的10幅字歸收藏公司所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