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東簡介
劉曉東,1982年生于四川,現定居北京。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先后受益于蘇百鈞,賈廣健,莫曉松等先生。作品多次在人民大會堂及各大美術館展出, 部分作品被海內外藏家和藝術機構收藏。現為:‘國賓禮專供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蘇州畫院畫師、四川長江畫院國畫院副院長。

古詩有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那一朵朵的花兒出現在詩詞中,也盛開在畫家的筆下,或是繁花似錦、爭妍斗艷;或是神清骨秀、飄逸脫俗,通過畫家的妙手丹青躍然于紙上,散發著淡淡的墨香。
古有“工畫者必工書之說”,書畫同體一是融書法于畫法,另一含義是用書法將詩書寫于畫面,使書、詩、畫相得益彰。所以,自幼習練書法的劉曉東巧妙地把兩者融為一體,讓其各自增色、相得益彰。他用墨之韻味來表現物象的形體與質感、意境與情趣。

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悠遠淡定。
劉曉東不光嗜好書法,喜愛繪畫,與茶為伴,同時也是愛花之人。花卉是他喜愛的創作題材之一。他描繪花卉的重點在于通過筆墨、色彩、形態傳達個人的內在情感,突出花卉獨具的品格。在創作時并沒有拘泥于形似,而更注重思想感情的表達。
除了國畫,他大學時代還跟高師學習過油畫。把傳統中國畫的用氣和西洋的光、色理念結合運用到國畫的創作中去,且又融入沒骨畫法,“沒骨法”既不失工筆的細膩、又具寫意的流暢。經過這樣的處理,傳統國畫也可以給人以質感、光感和新鮮感,且色彩豐富,層次清晰而有韻律。他的作品造型能力強,構圖新奇、生動鮮明、清新向上、既傳統又現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了解劉曉東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多才多藝、勤于思考、獨辟蹊徑、勇于創新的學者型畫家。

他筆下的作品多是那些最普通卻極淡雅脫俗的花卉,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不過兩三枝” 于千萬朵花中他只欣賞那別樹一幟、質樸可愛的花兒。它們雖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賞心悅目、翩翩有神。這顯示了畫者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
在劉曉東花卉作品中,其花有千姿百態、萬千風情,比如正側俯仰、含苞欲開或盛放之姿;花枝資韻翩翩、體態婀娜,或左或右地欹斜,花莖有動勢,整體飄逸瀟灑,既注重畫面的美感更有和諧的布局。其作品構圖、筆觸、色彩,完美地融為一體,所呈現的含義深遠,看后讓人思緒延展。

它們都有著清新淡雅、富有詩意的名字:木棉花、美人蕉、胭脂花、隨意草、跳舞蘭、紫荊花、三角梅等等…… 它們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雍容華貴的地位、沒有錦簇花團的繁榮,卻具有質樸的文靜、淡雅高潔,不與群芳爭妍,不與百花斗艷。它們在畫者的筆下獨具筆情墨趣。
其中最秀美飄逸的要屬淡黃色的跳舞蘭又名文心蘭,它植株輕巧、花朵奇異可愛,在畫紙上形似飛翔的金蝶,上下翩然起舞、極富動感。有首詩正適合描述它溫柔的本質:“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隨意亦是人生的一種態度,一種境界吧……“隨意草”在畫者的筆下迎風搖曳、清新可人,極喜歡它的名字,不妥協、不苛求、不奢望、不張揚、不挑剔,隨意甚好,隨心觀市井,爛漫辨紅塵,既明白自己的所求,也體諒所有人和事的不圓滿。 隨意草的花語是:情隨意轉、心隨情動!雖然思念滿溢卻沒有憂傷,雖然愛得真摯卻沒有痛苦,亦不失一份隨意任情,唯心所適的超然淡定。

花鳥畫的每一筆都要體現物象的質感、精神,要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多年來,劉曉東的足跡踏遍全國各地。他非常重視寫生,所以花鳥畫得栩栩如生、相當生動。他說“花鳥畫最重要的是面向生活,從寫生中去感受,按照感受去畫畫。
從開始的寫生線描、創作構圖、到后來的設色造境、隨境賦名,無一不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再加上其多年的生活積淀和對繪畫藝術的執著深研,才創作出了一批批經典的花鳥作品。他的作品在全國和各省地展覽中頻頻獲獎,得到好評,被海內外藏家和藝術機構收藏。這也是對他藝術成就最好的肯定。
新的思維會產生新的理念和境界,新的意識會產生新的膽量與繪畫風格,而新的藝術追求會產生新的表現技法。所以,一個成功的畫家必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特色和藝術語言。而超凡脫俗的作品,必定能給后世觀者以心靈的洗滌和思考。歷經歲月的淘煉,仍強烈地感受到畫家內心深處堅定地追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