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海報
藝術家鄧國源系列個展“湖畔•花園:鄧國源西太湖水墨/裝置作品展”亮相常州西太湖美術館。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美術評論家陳履生先生擔任總策展人,展出鄧國源大型裝置作品《諾亞花園》及《在花園》系列水墨等作品。
“水墨”與“花園”的碰撞,凸顯藝術家個性特質
從表面上看,鄧國源先生的“水墨”與他的“花園”好像沒有什么聯系,而且把它們并置在一個展覽中也感覺到突兀,可是,細細地品味,卻發現其中的聯系是那么具有特別的感覺,能夠讓人聯想到當代藝術的許多問題。其中的核心問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就是作為一位中國藝術家在觀念影響下的對于題材和語言的把握,與往日的思維表現出了大相徑庭,從而凸顯了藝術的時代特征與藝術家的個人特質。然而,他的基因并沒有讓他在紛繁中忘記祖源,相反,卻在有效的利用中,把中國的水墨語言提升到觀念的臺面,從而與他的“花園”又發生了關系。




▲鄧國源作品《諾亞花園》內外景
用水墨趣味筑建獨特“水墨花園”
鄧國源先生在中國水墨的基本格局中,將物象演變為由水墨的干濕濃淡所構成的抽象內容,而這之中最核心的留白,是中國審美中的計白當黑的高妙之處。他像魔術師那樣,巧妙地變化其中的重疊與交叉,使之以水墨的趣味表現他的觀念內容,而這一切可以看成是一個屬于他的獨特的花園——水墨花園。當然,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石濤和八大,也可以看到與西太湖相關的具有地方文化特點的常州的惲南田。



▲鄧國源“在花園”系列水墨作品
借自然之力生發“想象之境界”與“自然之心靈”
鄧國源先生將他的《花園》放到了西太湖和雅集園這個大花園之中,無疑,這有著不同于在博物館、美術館或其它公共空間的感覺。而當這種人造的藝術景觀與自然景觀發生對話時,正如同“以形而上的方式向大師致敬”一樣,他所表述的以及給人所感受的,還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場域來表達自己觀念中的“花園”。他想借自然之力煥發觀念的精神,從而為他的觀念增添與之相關的特別的視覺和想象的空間。由此再看看那些特別的水墨,又何嘗不是一種中國園林的借景,又何嘗不是一種中國水墨的還魂。作為一位曾經受85思潮運動影響的實驗藝術的先鋒人物,鄧國源先生受過完整的西方寫實繪畫的教育,有著堅實的基本功。他和同時代的許多藝術家一樣,在放棄之后又重新拾起中國美學和東方精神,并把創作的方向引入到人與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學命題之中,因此,不管是用傳統水墨語言的表現,還是用裝置觀念的表達,都反映了他對這個時代的思考和把握,反映了他藝術中的“想象之境界”與“自然之心靈” 。




▲鄧國源作品《以形而上的方式誕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