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摩卡丹姆山,望向開羅,映入你眼簾的便是一片美景——坐落在埃及境內的鄰域曼斯亞特•納賽爾。
這座鄰域的中心便是大家熟知的“垃圾城”(因其街道堆滿垃圾而得名),在這里有一幅跨度50座建筑物的壁畫。從任何一個其他角度來看,這些橙色、藍 色和白色構成的漩渦狀都非常好看,但卻有些難以辨認。但是倘若從這座山看過去,那么就可以清晰地看見墻壁上引自3世紀科普特主教的話,是用阿拉伯語書寫 的:“若想清楚地看見陽光,你必須首先擦亮雙眼。”
大片大片冠以“感知”題名的失真變形壁畫是eL Seed的杰作,這位出生在突尼斯,長在巴黎的街頭藝術家以其獨特的品牌“書法涂鴉”而聞名。 eL Seed已經在全世界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但是最近他在開羅的作品正在像病毒般擴散,一部分源自它的地理位置,一部分也歸功于 eL Seed高超的技巧,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其作品所表現出的深刻的象征意義。
曼斯亞特•納賽爾因其貧民窟“垃圾城”而聞名于世,那里的居民創造了一個高效的人力回收系統。每天,居民們都去城市的各個角落收集垃圾,然后把它們 帶回曼斯亞特•納賽爾,交給專門擅長垃圾分類的家庭,等著這些垃圾被分類處理,其中包括廢紙、塑料,易拉罐還有玻璃。可回收的垃圾就會被賣掉,這為社區創 造了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從外界看來,曼斯亞特•納賽爾就像一個垃圾填埋場,被大家丟棄的東西覆蓋著。幾年前,當el Seed開始構想在這一片區創作的時候,這就是他最初的感受。他認為至少自己應該為這個對骯臟粗鄙習以為常的社區帶來一些美麗的東西。于是一年前,他便親 自參觀了這個地方,還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事情。“我一開始對這里和對當地居民的想法完全錯了,”他說。“他們并沒有住在垃圾堆里,住的離垃圾很遠,這完全就 是兩碼事。”
在他參觀的某一天,el Seed爬上了一座可以俯瞰整個鄰城的山,并開始構思他的畫布。曼斯亞特•納賽爾的城建是不對稱的,都是由排列不整齊的磚瓦建筑構成,就如同歪歪扭扭的牙 齒一般。為了創作一幅真正震撼人心的壁畫,畫布就必須將這些建筑都容納進去,并且要錯落有致。 eL Seed曾經做過很多的大型創作了,但是他還從未接觸過如此變形,失真的畫作。通常來說,藝術家們都是徒手作畫,同時目測接下來的筆觸所到之地。“這完全 是一次全新的過程,”他說,“我一般都不用畫草圖,但是這次創作我必須得先做個素描梗概了。” eL Seed從山這一側的角度拍了張照片,然后用photoshop在上面覆蓋了一層透明的圓形手稿略圖。這將成為他的藍圖。
將磚墻視為網格, eL Seed開始勾勒黑色的輪廓,將負空間(實體周圍的空間)留白,這樣后期他的八人團隊就可以像巨人一樣在畫布上“依序號涂顏色”。“我覺得這個工程應該不 會很大,”他說。從他的梗概圖來看,這幅畫顯得小很多,但是一旦他開始上筆,真正的尺寸規模就會嚇到他。“這就好比,我們到底該做些什么呀?”他回憶道。 “這將會耗費3年的時間完成它。”實際上,畫墻壁只用了三個星期。
就算對于那些認不得阿拉伯語的人來說, eL Seed相信書法本身——它的形式,它的意義,都已經足夠強有力來激發人們的情感。就像一首歌,雖然你不會翻譯它的歌詞,但“感知”和感覺、感官有非常大 的關系,所以你也是能夠領會其中的意境。同樣地,從街道到屋頂,圓圓圈圈,歪歪斜斜的繪畫元素就是“感知”的表現形式,這就像一個并不是很契合的謎一般, 它看起來的不完美實際上是想要抵達更具詩意的終點。“這是個象征,” eL Seed說,“如果你想看到正確的畫面,那你必須改變你的視角。”

eL Seed在開羅的曼斯亞特•納賽爾街區畫的壁畫。圖片來源:EL SEED

這片街區是以社區收集及分類回收垃圾而聞名的。圖片來源:EL SEED

融合50所建筑的壁畫梗概圖。圖片來源:EL SEED

eL Seed 和八個團隊一起手繪壁畫。圖片來源:EL SEED

從大多數的角度來看,那句用阿拉伯語書寫的引用句是無法認讀的。圖片來源:EL SEED

只有從這座山的角度看去,才能看清全貌。圖片來源:EL SEED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