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這個姑娘時,還以為見到了宋慧喬。
讓官微君先來賣個關子,大家一起猜猜今天的主人公來自哪個學院,什么專業?
我們首先來看一組照片——
這么高的顏值,難道她來自影視學院?
讓我們再來看一組出自她之手的畫作——
或許,她是美術學院的才女?看到現在,你心里有答案了嗎?
今天,官微君就帶你走近這位美貌與才藝并存的南藝女生,相信你一定能夠大飽眼福——
姓名:吳笑琪
院系:人文學院2013級文物鑒賞與修復
星座:多才多藝的射手座
坐標:故鄉浙江嘉興,現居江蘇南京
喜歡做的事:一個人放空
喜歡的人:有趣的人和有故事的人
討厭的人:人這種動物本身就是多種多樣的,一直嘗試接納與自己不同的存在
印象:兩道清朗的遠山眉,一雙如夢如霧的眼,紅潤的唇角微微翹著,笑容像春天里的一道微風,輕輕拂過楊柳。外表高冷女神范,可實際上很隨和、好相處。朋友眼中的吳笑琪很愛笑,所以大家都愛叫她“笑笑”。個性有些慢熱,在不熟的人面前會比較拘謹。
特長:自幼喜愛繪畫,油畫、國畫樣樣精通,古箏、吉他也件件拿手,可謂是一名十足的文藝女青年。空閑的時間里,因為顏值高,她有時候也會被同學叫過去拍微電影、做模特。
【畫 話】
自幼喜愛繪畫,應該算是天性吧,
蹣跚學步時就愛抓起樹枝在地上涂鴉,
稍大一些后,家中墻壁無一幸免。
成長環境自由,所以喜歡畫就一直畫到現在。
繪畫風格時而清新淡雅,正所謂人間有味是清歡;
時而色彩艷麗,如童年般美好。
內心同時住著一位老人和少女。
愿意把愛耗散在這任意美妙的事物上。
以上這段是吳笑琪對自己的描述。
除了本專業以外,繪畫算是吳笑琪的第二專業。她用自己的行動和實力證明,如果是真的喜歡繪畫,人文學院學文物修復的同學也可以辦自己的個人畫展。
“因為從小就很喜歡繪畫,也一直在學習。自己學的不是這個專業,也正因為沒有人會在這方面對自己提出要求,反而就會更加明確內心的想法。”
在吳笑琪眼里,畫畫是一個人的游戲。她相信只要保持嬰孩的目光和好奇心,只需要簡單的方式,就可以抵達自然快樂的藝術之境。她一直認為每個畫畫的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孩子。她特別喜歡充滿童真的東西,更相信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雖然都不盡相同,但無論傳達出來的是歡快的、是非分明的亦或是神秘的,都是內心真實的寫照。
她喜歡畫油畫時大筆隨意揮畫的感覺,這自然成了她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畫畫時,吳笑琪不喜歡被干擾,她常常戴著耳機,聽著歌,進入自己的世界。創作過程里有時會很煩躁,要把顏料統統都刮掉,重新再畫,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從中午12點一直畫到晚上6點,根本沒有什么時間概念。靈感來了就必須一直創作下去,如果中斷了,就很難找回這種狀態。
她的創作中,很難用一個整一的主題來貫徹始終,或用線性的敘事進行描述。這種無法捕捉的不確定性被賦予奇幻的,未知的,荒誕的色彩。吳笑琪的經驗來自于兩點:一是文本的經驗、生活的經驗、敘事的方法;二是對繪畫本體語言的理解及圖像分析的能力。
她說她喜歡紅色系的顏料,因為比較熱情。這可能跟她的外表不太像,看上去她屬于冷色系,但其實內心很想放開點、熱情一點。“我感覺自己是一個很矛盾的人,有時候喜歡色彩比較張揚一點的,有時候喜歡小清新風格的,有時候喜歡有設計感的,有時候喜歡時尚感的。其實我也不太了解自己。”
“我渴望美好,希望可以做到畫中有光,讓觀者通過我的畫能感受到我的小宇宙呼嘯生風。我希望我的畫具有某種力量,你可以說這力量來自于萬物,也可以說來自于自身的小小固執。因為萬物有靈且美,她要做的只是拿起畫筆,忠實的記錄下來。
[ 萬物有靈 ]
人會用很多方式去強調自己,發型,服飾,裝飾品,還有行為等等。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里,大部分美好的東西是用來愉悅觀者的。
但是自然萬物是不動聲色地震撼著你,用它的靈魂。
很多事是肉眼看不見的,靈魂也是。
在我的作品中,我把畫面當做鏡頭,給觀者聚焦一個定格的圖像,換一個視角去詮釋。
[ 春短 步緩 街長 ]
我從來沒有為不知道畫什么題材而發愁
因為我的生活不是一成不變
所經歷的每一個時刻都是鮮活的
并且那是不可復制的私人經驗
生活歸于日常
你卻是日常中的一個美好的例外
生活遷就于命運
你卻從不做妥協的那個
[ 天真作少年 ]
你在你身體和靈魂里藏了無數種可能
要是仔細去看
能看見下雨天原始森林里呼吸的草木
能看見童年記憶里鄰居姐姐遞上來的餅干
還有明明害羞了但偏偏硬撐出來的理性
我們每個人不管外在年紀多大,內心都有一個孩子。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 我在南藝修文物 ]
最近,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紅遍了大江南北。在很多外行人看來,做文物修復的人都活的很穿越,讓人艷羨。
吳笑琪當初也是滿懷著憧憬填報了人文學院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她希望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不一樣的色彩。
修復是件苦活、細活、安靜活。說枯燥是會有那么點,但是在吳笑琪看來,只要挖掘出其中的興趣點,不斷調節自己,和繪畫一樣,也能傳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大一時專業課涉及陶瓷史、美術史、書畫史、玉器史,為她豐富了很多專業知識;大二開始接觸修復課,平時在南藝后街的古玩市場,她經常會和同學去淘一些破舊的畫、碗等各種小物件來修。比如上面有花紋的,就必須把它畫出來補好,得和原來一模一樣;另外還會用到手術刀、機器、石膏等工具,基本上幾節課下來手就會受傷。
在大多數人眼里,學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平淡且單調的,每天需重復做很多相同的事情。但在吳曉琪眼里,學習如同大自然植物生長一般,知識和素養在不知不覺中靜靜滋生、慢慢成長。在大多數人想象中,修復師和文物打交道的日常是戰戰兢兢的。但在吳笑琪眼里,文物修復同樣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她的性格,讓她變得沉靜、慢熱、懂得堅持。修復文物的日子反倒是變得尋常而云淡風輕。
[ 不做螻蟻不做神 ]
但就是這樣幾近完美女神標準的吳笑琪,依然保持著低調和謙虛。她很喜歡馮唐書里的一句話:不做螻蟻不做神,并曾把它用在了個人簽名里。
平日里,除了專業課學習以外,課余的時間大部分她都用在畫畫上,或者看書、拍照、寫寫東西。“可能跟我的家庭有關系,小的時候家教比較嚴,爸媽對我的期待蠻高的,希望我琴棋書畫什么都會,想把我塑造成大家閨秀。我自己感覺還好,因為這些都是我喜歡的興趣愛好。”當面對身邊各種優秀的朋友無形的鞭策,吳笑琪認為自己還需要再努力,會對自己更加嚴格。
小時候的吳笑琪比較向往光鮮亮麗的舞臺。想過要做畫家,或者成為演員。但現在的她卻覺得平平淡淡才是真,多了很多細微的愿望。比如雞鳴寺的櫻花開了,想和最愛的人一起去看看;學校里有場有意思的話劇,但就是一直沒有時間去。
要是問起近期的打算,她將在4月16日在南京羅浮藝術館舉辦自己“萬物生長”個人畫展,現在還在緊張的籌備中,她只希望畫展能夠順利舉辦,到時邀請一些老師、同學、朋友去喝喝茶、聊聊天、吃吃東西,其他也沒有想太多。
后 記
現在才二十歲出頭的吳笑琪,還不敢定義自己,她希望開發自己更多不同的面。因為未知,所以可能。未知的事情永遠不可能從別人已知的經驗中找到答案,那不如自己親身去找。
希望吳笑琪繼續用她純凈的童心和靈巧的畫筆,多看幾處好風景,常生歡喜莫生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