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后,片中那些技藝精湛、“萌萌噠”文物修復師尤其受到觀眾喜歡。近日,南京藝術學院官微曬出一位酷似韓國明星宋慧喬的女生吳笑琪,她不僅顏值高,還會修復文物和繪畫。

南藝文物修復與鑒賞專業的學生的口頭禪是“我在南藝修文物”。經過學生們爆料之后,這個專業脫下了原先“高冷”的外衣。 也許是長期修復文物工作,賦予了他們超然的氣質,文物修復師好像自帶“網紅”體質。

兩道清朗的遠山眉,一雙如夢如霧的眼,紅潤的唇角微微翹著,笑容像春天里的一道微風,輕輕拂過楊柳。外表高冷女神范,可實際上很隨和、好相處。朋友眼中的吳笑琪很愛笑,所以大家都愛叫她“笑笑”。個性有些慢熱,在不熟的人面前會比較拘謹。

吳笑琪自幼喜愛繪畫,油畫、國畫樣樣精通,古箏、吉他也件件拿手,可謂是一名十足的文藝女青年。空閑的時間里,因為顏值高,她有時候也會被同學叫過去拍微電影、做模特。

在多數人想象中,修復師面對破損文物都必須“小心謹慎”。然而,吳笑琪認為,文物修復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的性格,讓她變得沉靜、懂得堅持,每天都過得“云淡風輕”。

吳笑琪回憶,有一次,她在南藝后街淘了幅民國時期的年歷,修復花了三四個星期。“年歷上長了黃霉,畫芯還特別脆。”這時,文物修復師首先充當的是清潔工,把畫放在清水里,用排筆、棕刷把霉菌清理掉。畫作缺損的地方要修補,之前要查閱好多資料,比如畫上人物缺了個眼睛,要去了解這個人物是哪個朝代的,還要了解畫家的畫風,再著手修補。

“每次上課前,學生都要向‘師公’鞠躬問好,以示尊重。”吳笑琪說,師公是南京博物院的一位文物修復專家,也是她老師的老師。學習文物鑒賞與修復要靠師傅“傳幫帶”,鞠躬就是其中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此外,上課的時候,師傅站著,徒弟們不能坐著。師傅說工具朝哪兒擺,就要朝哪兒擺。

吳笑琪當初也是滿懷著憧憬填報了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她希望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不一樣的色彩。吳笑琪告訴記者,父親喜歡收藏,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她對專業的選擇。3年前,她被南藝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錄取,主攻書畫修復方向。

修復是件苦活、細活、安靜活。說枯燥是會有那么點,但是在吳笑琪看來,只要挖掘出其中的興趣點,不斷調節自己,和繪畫一樣,也能傳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大一時專業課涉及陶瓷史、美術史、書畫史、玉器史,為她豐富了很多專業知識;大二開始接觸修復課,平時在南藝后街的古玩市場,她經常會和同學去淘一些破舊的畫、碗等各種小物件來修。比如上面有花紋的,就必須把它畫出來補好,得和原來一模一樣;另外還會用到手術刀、機器、石膏等工具,基本上幾節課下來手就會受傷。

平日里,除了專業課學習以外,課余的時間大部分她都用在畫畫上,或者看書、拍照、寫寫東西。“可能跟我的家庭有關系,小的時候家教比較嚴,爸媽對我的期待蠻高的,希望我琴棋書畫什么都會,想把我塑造成大家閨秀。我自己感覺還好,因為這些都是我喜歡的興趣愛好。”

當面對身邊各種優秀的朋友無形的鞭策,吳笑琪認為自己還需要再努力,會對自己更加嚴格。

但就是這樣幾近完美女神標準的吳笑琪,依然保持著低調和謙虛。她很喜歡馮唐書里的一句話:不做螻蟻不做神,并曾把它用在了個人簽名里。

小時候的吳笑琪比較向往光鮮亮麗的舞臺。想過要做畫家,或者成為演員。但現在的她卻覺得平平淡淡才是真,多了很多細微的愿望。比如雞鳴寺的櫻花開了,想和最愛的人一起去看看;學校里有場有意思的話劇,但就是一直沒有時間去。

除了本專業以外,繪畫算是吳笑琪的第二專業。她用自己的行動和實力證明,如果是真的喜歡繪畫,人文學院學文物修復的同學也可以辦自己的個人畫展。“因為從小就很喜歡繪畫,也一直在學習。自己學的不是這個專業,也正因為沒有人會在這方面對自己提出要求,反而就會更加明確內心的想法。”

“自幼喜愛繪畫,應該算是天性吧,蹣跚學步時就愛抓起樹枝在地上涂鴉,稍大一些后,家中墻壁無一幸免。成長環境自由,所以喜歡畫就一直畫到現在。繪畫風格時而清新淡雅,正所謂人間有味是清歡;時而色彩艷麗,如童年般美好。內心同時住著一位老人和少女。愿意把愛耗散在這任意美妙的事物上。”吳笑琪這樣描述自己。

在吳笑琪眼里,畫畫是一個人的游戲。她相信只要保持嬰孩的目光和好奇心,只需要簡單的方式,就可以抵達自然快樂的藝術之境。

她一直認為每個畫畫的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孩子,特別喜歡充滿童真的東西,更相信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雖然都不盡相同,但無論傳達出來的是歡快的、是非分明的亦或是神秘的,都是內心真實的寫照。

她喜歡畫油畫時大筆隨意揮畫的感覺,這自然成了她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畫畫時,吳笑琪不喜歡被干擾,她常常戴著耳機,聽著歌,進入自己的世界。

在大多數人眼里,文物修復學習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平淡且單調的,每天需重復做很多相同的事情。但在吳曉琪眼里,學習如同大自然植物生長一般,知識和素養在不知不覺中靜靜滋生、慢慢成長。圖為修復前的瓷碗。

吳笑琪說,藝術的門類其實是相通的,他們這個專業不僅學修復還要會鑒賞,這個時候,懂畫、會畫就能幫上不少。忙圖為修復后的瓷碗。

創作過程里有時會很煩躁,要把顏料統統都刮掉,重新再畫,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從中午12點一直畫到晚上6點,根本沒有什么時間概念。靈感來了就必須一直創作下去,如果中斷了,就很難找回這種狀態。

她的創作中,很難用一個整一的主題來貫徹始終,或用線性的敘事進行描述。這種無法捕捉的不確定性被賦予奇幻的,未知的,荒誕的色彩。吳笑琪的經驗來自于兩點:一是文本的經驗、生活的經驗、敘事的方法;二是對繪畫本體語言的理解及圖像分析的能力。

“我感覺自己是一個很矛盾的人,有時候喜歡色彩比較張揚一點的,有時候喜歡小清新風格的,有時候喜歡有設計感的,有時候喜歡時尚感的。其實我也不太了解自己。”

“我渴望美好,希望可以做到畫中有光,讓觀者通過我的畫能感受到我的小宇宙呼嘯生風。我希望我的畫具有某種力量,你可以說這力量來自于萬物,也可以說來自于自身的小小固執。因為萬物有靈且美,她要做的只是拿起畫筆,忠實的記錄下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