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莎貝拉畫像(油畫)魯本斯

扮作保羅的自畫像(油畫)倫勃朗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任何材料的創(chuàng)作,人自身永遠是不可逃避的對象。肖像畫的創(chuàng)作從人類拿起畫筆來應該就沒有停止過,古代大師們都以傳神凝練準確完 美的描繪出眼前的對象作為通往藝術道路的不二法門,雖然近代西方藝術運動風起云涌,藝術流派此消彼長頻繁更替,人類否定自己的審美步伐越來越快,只是由于 上個世紀人類物質實在是發(fā)展得太快了,精神上藝術上必然相應的作出回應,然而肖像畫作為傳統(tǒng)題材卻也沒有完全消失,好的肖像畫家仍在不停的為總統(tǒng)社會名流 做肖像。這是因為現(xiàn)在的人審美雖然改變了不可能停留在古代,但肖像畫的需求和創(chuàng)作動機,以及人們渴望馳譽丹青大的愿望,實際上在信息化社會與日俱增。譬如 英國女王自己有一個肖像畫博物館,一生每隔一段時間就畫一張肖像畫,這成了例行公事。這種怪癖在貴族之間流行。新貴們這些總統(tǒng)首相,大老板們自然也不例 外,所以肖像畫是一個人有了錢以后,買到的一筆很重要的精神財富。不僅僅是物質財富,假如有人因保留荷蘭畫家倫勃朗的肖像畫而驕傲的話,不如你的祖先被倫 勃朗這樣的畫家畫過肖像意義更為重大,因此肖像畫的收藏價值是不低的。
不過現(xiàn)在在西方繪畫剛剛引入中國100多年的今天,國民還沒有家里掛肖像畫的傳統(tǒng)習慣,即便是古代帝王也只有在家廟里象征性的掛一張或幾張,上上香罷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咱們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很快。文化上更是接受了西方的一些優(yōu)良習慣,最近幾年肖像畫也流行了起來,但仍然是有一層“貴族化的文化”在里面。普通百姓寧可接受一百張千篇一律的攝影,也很少有人會定制一張油畫。說起來真是令人嘆惋。以下,我簡單介紹一下肖像畫的品類,和有趣見聞,不做歷史研 究只當是隨便寫寫,方家莫見笑。
首先我認為有了畫,就應該有了肖像畫,有一種說法說藝術產(chǎn)生自古代的巫術,先產(chǎn)生雕塑后產(chǎn)生繪畫,因為立體比平面更能直接接受,那么大膽推想,第一張肖像 可能是跟給某個人用巫術看病有關,抑或是畫的祖先之類……經(jīng)過了許多年的發(fā)展,這種形式經(jīng)久不衰,出現(xiàn)在古埃及、希臘、羅馬,墻壁上,棺材上,器皿上。然 后是油畫的前身蠟畫,水性坦佩拉繪畫,直到人們發(fā)明了寫實可控性最強的材料油畫,那可真是跨時代的變化,好像人們有了點燈有了光明,雖然過去也有煤油和蠟 燭,有了油畫西方人有他更好的記錄自然、記錄歷史、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當然也記錄了人類本身的相貌,和時代面貌,他是如此真實傳神。真正意義重大的肖像 也就從這時出現(xiàn)了。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