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清初的畫壇,涌現(xiàn)出漸江、石濤、八大山人等一批極具個性的畫家。他們對于山水畫的意蘊、在山水畫中寄托的情思,較之以往又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構(gòu)成了一道流光溢彩的別樣風景。“新安畫派”的領(lǐng)袖漸江,就是這一時期的杰出畫家,他在當時所享有的聲譽幾乎沒有第二人可以與之比肩。
漸江本姓江,出家后法名弘仁,自號漸江,他詩、書、畫皆工,有“三絕”的美譽。漸江尤擅山水和梅花,作品構(gòu)圖新奇,極有創(chuàng)造力,風格清冷靜穆又方正腴潤,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所畫的梅泉竹屋、高桐幽篠,無不透露出一種“靈境得孤迥,意像匪言說”的意境。“姑孰畫派”畫派創(chuàng)始人蕭云從,稱贊漸江是以至奇之筆寫至靈之山。連對許多前輩大師都不放在眼里的石濤,也對漸江推崇備至。
漸江的一生惟愛山水,長年與山水相伴。他早年游武夷山,晚年游廬山,曾長期住在黃山和齊云山中,多取這二山景物為畫稿,主張師法天地造化和自然山水,強調(diào)抒發(fā)個性和筆墨逸情。漸江所畫的山石,方折如幾何圖形,奇峰迭出,云霞掩映,秀麗多姿。作品往往構(gòu)圖簡潔,筆墨秀逸凝重,境界寬闊而淡遠峻偉。
《黃山天都峰圖》是漸江山水畫的代表作,作于他50歲時。此畫章法新穎,氣勢磅礴,巍巍天都峰嵯峨其上直指霄漢,那劍拔挺健之勢孤高絕俗,令觀者嘆為觀止。雄峻的山勢、奇古的松姿,概括表現(xiàn)了黃山古松、奇石的特征,可以說是盡得黃山的神韻和天趣。整個畫面樸素簡潔,幾乎沒有皴擦和過多的點染,具有瘦削、純凈、幽深和峻遠之美,又能于瘦削處見腴潤、純凈處見剛正、簡潔處見偉厚。層巒聳秀,淡遠蕭疏,雖淡無可淡而饒有余韻。畫中右上角有作者自題七絕一首,贊譽了黃山的靈秀和壯美,其中兩句是:“披圖瞥爾松風激,猶似天都歌翠微。”
我國古代的山水畫,北方畫家多作“高遠”,江南畫家多作“平遠”,二者雖然都能表現(xiàn)出體積感和空間感,但繪畫的建筑美則淹沒在了繁飾的筆墨中。從漸江開始則筆墨高逸,削盡冗繁,線描多作直勢,畫中的塊面、體積感就豁然開朗了。漸江的畫,給人最突出的感受是冷和靜。在去除一切拖泥帶水、純化到如折鐵般的線條中,透露出一股凜凜逼人的寒光冷韻,觀其畫,心胸會為之一滌,于是俗慮煩憂頓消。正因為如此,漸江的畫才受到當時士大夫文人的極力推崇,足見其地位之高和影響力之大。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