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艾祥
近日,紐約亞洲藝術周落下帷幕,紐約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紛紛拍出佳績,為即將到來的中國香港以及內地的藝術品春拍開了一個好頭。隨著藝市進入調整期,投資的風險越來越大。相比之下,一些以往在拍場已經被藏家認可的“硬貨”,則更加吃香。
紐約拍場成交火爆
明清家具是2016蘇富比紐約春拍的首場專拍,亦是其重頭戲,紐約蘇富比2016春季亞洲藝術周“費立哲神父珍藏中國古典家具”于當地時間3月 15日圓滿收槌,總成交額逾550萬美元。首場拍賣推出加州神父——費立哲珍藏古典家具63件:本場焦點拍品是兩對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開拍前就引起藏家 廣泛熱議,一件以121萬美元成交,該對官帽椅發現于日本京都大徳寺。目前已知的此類黃花梨官帽椅共有11件,其中4件、共兩對出自收藏家 費立哲神父,均在本場拍賣中上拍(另外一對明16/17世紀黃花梨鑲癭木雕福字紋四出頭官帽椅以91萬美元成交)。椅上吉祥紋飾,除福字紋外,寶瓶竹節式 聯幫棍更寓竹報平安,作為新婚賀禮,極為合宜,寄托幸福平安之美意。這個專場的總成交率達100%,斬獲“白手套”佳績。
開拍前備受矚目的“清雍正黃地赭綠彩五福捧壽八吉祥紋大盤《大清雍正年制》款”以成交價116.2萬美元落槌。同一時間舉槌的“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品及克勞斯·沃契博士故藏“專拍共計190件拍品,以近530萬美元總成交價完美收槌。
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重磅推出“東西軒——重要比利時顯赫私人珍藏中國玉石雕”專拍以超370萬美元的總成交完美收槌;“威爾遜 伉儷文玩珍藏”專拍,呈現文玩珍藏與古代書畫佳作之精華共116件,總成交額超220萬美元;“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拍中,“清順治 青花玉兔圖三足爐”以285.3萬美元奪魁單場;“中國書畫”專場總成交額523.6萬美元,作品大多數來源有序,題材廣泛,最大亮點拍品莫過于來自亞洲 重要私人珍藏的“明王鐸草書《歲盡帖》 水墨綾本立軸 ”,該作以88.1萬美元成交,奪魁單場。
近期拍場亮點頻現
張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圖》將在香港蘇富比4月5日的春拍中國書畫日場亮相,估價為5000萬至6500萬港元,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歷年來估價最 高拍品。據了解,《桃源圖》并非首次現身拍場,該畫于1987年在香港蘇富比以逾187萬港元拍出,刷新了當時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紀錄。此后,《桃源圖》 曾借展于美國多個重要大型展覽,并收錄于多本有關研究張大千之學術專著及圖錄。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表示,“市場沒有問題,我們賣的東西級別和數量,以及總的估價,跟上一年春秋拍都一樣。如果說預估,我覺得今年春拍不會比上一年好很多,也不會比上年差,仍然會有很多破紀錄的東西出現。”
與程壽康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北京保利的掌門人趙旭,近期其宣布傅抱石最為重要的人物畫創作《云中君和大司命》,與吳冠中美術館級別最大尺幅的油畫 《周莊》共同展出,并將于1年內進行亞洲范圍內的多地巡展。其中《周莊》將于4月4日在香港保利拍賣,估價為1.8億港元;《云中君和大司命》將在北京保 利春拍中亮相,估價為1.8億元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這也不是這兩幅巨作的首次拍賣。
相比之前市場熱衷于“生貨”相比,今年各大拍賣行開始主推“硬貨”,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要讓藏家“放心”,特別是讓藝術經紀人能夠讓藏家更好地進行推薦。像被市場稱為“帽子哥”的李笠,在近日就宣布啟動全球藝術品經紀代理模式。對此,收藏界“大鱷”劉益謙表示,藝術品經紀早就存在市場,希望這種公開的模式,能夠使得一批想收藏而不敢收藏的藝術愛好者進入,讓收藏者更放心地去收藏。
相比前兩年藏家更多的關注藝術品本身相比,現在的藏家更加關注的是資產上的配置。在這種情況下,“硬貨”就比“生貨”將更具有參考價值。據中國 拍賣行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5年市場規模較2014年仍然持續下調: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0%、成交額下降15.38%。 對于整個市場來說,真正要刺激藏家能夠進入市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能夠通過對于同類拍品的對比,來顯示出藝術品的潛在投資價值。在西方成熟的市場中, 藝術品收藏一般要經過二三十年才能獲利,且利潤一般在20%~30%之間。在我國,書畫市場在短短10年內利潤卻是成倍甚至數十倍增長,不少藏家在歐美拍 賣行中以低價購買藝術品,轉而很短的時間在香港以及內地的拍賣市場上就獲得不菲的收益。
藏家選擇更加挑剔
經濟學意義上的“硬通貨”并不難理解,需要具備幾個條件,例如幣值在中短期內基本保持穩定、流通性強,其價值得到廣泛的接受和認可等。由于這些 特性,“硬通貨”就可以作為可靠而且穩定的貯藏手段。那么,藝術品市場上是否存在性質上與之相近的藝術品呢?業內人士對此多有分析,名家作品,稀缺作品, 具有特殊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的作品等,都被納入“硬通貨”的范疇。
隨著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期,投資的風險越來越大,特別是隨著市場透明程度越來越高,許多藏家看到新露面的拍品之后,往往擔心市場定位。相比之下,一些以往在拍賣市場已經被藏家認可的“硬貨”,由于其本身的市場價值已經充分被市場所認可,因而更容易被藏家接受。
對于當前的藝術品市場來說,最為缺乏的是什么?這就是衡量價值的一個體系。3月11日發布的《TEFAF2016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顯 示,2015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銷售總體下滑7%,由682億美元跌至638億美元;成交量同比下跌2%至3810萬件。其中,中國藝術品市場銷售額則銳減 23%至118億美元。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占據市場份額最大的單一板塊是“超高端價格區間(藝術品價格在1000萬美元以上)“,盡管相比去年略微下 跌了0.1%,但是該板塊依然占據了銷售總額的28%。以超過100萬美元成交的作品,雖然只占整體交易量的1%,卻占據了總銷售額的57%。近10年, 在此價位水平成交的作品的銷售額的增長幅度是中低價位作品的4倍。
這些數據應該可以說明,為什么現在這么多的拍賣公司熱衷于在“硬貨”上。這種舉措是否能夠刺激藏家的口味,還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在目前整個資本市場依然沒有走出低谷,加上一線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反彈的情況下,市場的資金需求肯定會出現分化,是否還有資金可能介入到藝術品市場,其中還有很大的未知數。對此,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