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將于2016年春季拍賣會隆重推出第二次精品夜場拍賣---《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之夜》。在嘉德新老藏家的鼎力支持下, 2015秋的夜場首秀取得了驕人的拍賣成績,今年嘉德將再接再厲,努力為市場呈現更多的精品佳作。同時,本季拍賣會將繼續推出《‘85新潮美術專場》,向中國當代藝術早期開拓者們致敬獻禮。
在《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之夜》專場中,精選二十世紀早期的前輩藝術家、學院繪畫先鋒、至中國當代藝術的中青年群體,拍品線索梳理系統化,拍品風格則力求呈現其多樣性。早期藝術家涵蓋了留法支系的吳大羽、林風眠、趙無極、吳冠中杭州藝專四大才子;蘇州美專校長顏文樑;以及日系藝術名家關良、現實主義創作領軍人物孫宗慰、戴澤等。當代部分則囊括尚揚、徐冰、朝戈、冷軍、劉野、何多苓、周春芽、劉煒、丁乙等中國當代藝壇的主力軍,可謂星光熠熠;另夜場中亦有新鮮血液注入,為大家呈現青年藝術家黃宇興的大尺幅三聯作。
本季將有三幅不同時代趙無極作品亮相于拍場之上,分別代表了不同階段藝術家的藝術成就。其中創作于1961年的《5.12.61》尤為出彩,此作是趙無極跨越50年代繪畫轉型期的關鍵作品。總覽趙無極一生的藝術作品,以紅色為主旋律的繪畫作品實屬罕見,而這件《5.12.61》正是以紅為基底,承載并揉合黑色筆觸,十分難得。畫面中趙無極以書寫性的筆觸來控制畫面,帶來動與靜之間的匯集、停頓抑或奔流之感,雖然畫面呈現出完全的抽象,但仍可感受到藝術家對于自然的洞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

吳冠中創作于1989年的《新巴黎》亦將驚艷亮相,此作曾參展于同年在日本西武畫廊推出的“吳冠中巴黎敘情展”中。畫面中,吳冠中用水墨畫的筆意揮灑油彩,描繪出巴黎著名的拉德芳斯大街,但他既沒有因為采取中式的揮寫而犧牲油畫色彩的表現力,也沒有因為表現法蘭西的文化氣氛而淡化中國式的詩情。《新巴黎》表達了先生對“舊巴黎”的追憶之情、對“新巴黎”的致意之感,表達了他對法國的拳拳情意。《新巴黎》記錄了吳冠中80年代重要的一次藝術旅程, 成為其八十年代最具標志性的油畫作品之一。
此次推出的《高爐》是關良在深入體驗生活后,極具代表性的現實主義題材之作。其藝術表現形式在日本畫風與西方現代畫派的形式基礎之上,突出了中國式的寫意手法,畫面充滿了明朗清新、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在畫面效果的處理上,關良則利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及“筆觸”概念進行造型。他認為:“‘筆意貴留’,留就是把線一點一點的送到,畫出是遲澀的,笨拙的。”以《高爐》來看,對此創作方式,關良已得精髓之處。

孫宗慰《塔爾寺小金瓦寺》作于1943年,描繪的是青海塔爾寺廟會之景。西部之行可以說是孫宗慰繪畫生涯的轉折點,也是最高點,誕生了一套完整的蒙藏風情圖卷,成為西北少數民族繪畫題材的重要組成佳作。而本件《塔爾寺小金瓦寺》又是為數不多的孫宗慰西行油畫創作作品之一,其收藏價值尤為突顯。
《趕馬車》創作于1948年,是戴澤藝術歷程中最為重要的畫作,此作不僅成為梳理戴澤先生藝術成就以及徐悲鴻繪畫體系繞不開的作品,又同時見證并記錄了中國40年代后期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風貌,成為一件被載入中國美術史上現實主義題材的名作。此作曾由徐悲鴻舉薦、周恩來總理欽定入選1950年代“中國藝術品社會主義巡回展”,于蘇聯、德國(東德)、捷克、波蘭四國展出,期間受到熱烈的好評,至今對畫家藝術創作之路仍是莫大的鼓舞。

冷軍創作于1997年的《世紀風景》是其“世紀風景系列”的延續, 是一件以東方的眼光和方式透析現代文明的精神困境與癥候之作。“世紀風景系列”始于1994年,其靈感來源于藝術家夢境中的啟發,并借助世界地圖作為設計載體,以表達冷軍對當代諸多社會問題的看法。本件《世紀風景》正是此系列的衍生,與之不同之處在于冷軍并未延續世界地圖的構成,而是走出觀念化的設計,進入到自在自為狀態下所完成的一件自述創作。
《小海軍》創作于2000年,是“小海軍”系列的代表作。劉野于1990年代與眾多當代藝術家一樣,對整個社會的新發展方向感到彷徨不安,于是他開始投身于創作孩提時代的想象世界與圖像,以突顯今日存在的諸多矛盾現象。展現英雄氣概與冒險精神的小海軍系列,畫面結合了童話、哲學、繪畫史、符號、情緒、諷刺等眾多反映了中國社會變遷的元素。畫面在間接而有力的指向中,將人們帶入天真無邪的探險情境,在時不時透露出一絲沒有褪凈的童趣中,尋找人內心的不可知。
朝戈的《六月》創作于2004年,據藝術家回憶,作品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把兩個人物安排在一個不同的景深里,景深里的人物所做出的那種緊張神情,是這張畫的焦點。朝戈一直把藝術和他所經歷時代的某種真實的存在聯系在一起,傾心融入自己的藝術追求和自己敏感的藝術精神與感受,在創作中不斷精煉自己的藝術形式,其流露出來強烈的知識分子精神狀態,令他的作品獲得了一種特有的時代感。
何多苓于1997年所創作的《小翟的肖像》是其90年代人物作品中的代表佳品,作品可以看作是懷斯風格的延續,所繪的是著名當代詩人翟永明。畫面細膩而又寫實,體現了何多苓技法造型精準而全面,結合西方寫實主義繪畫傳統多層畫法和中國傳統寫意繪畫的筆意,在繼承古典美的同時探索出符合中國當代文化的精神語言形式。何多苓在這幅作品中投射了當時的自我,成為他精神意義上的自畫像。
《我的父親母親》與《帶荷花的自畫像》是劉煒九十年代初期“革命家庭”系列的兩幅珍貴畫作,藏家是劉煒多年友人,自藝術家處購得后將作品深藏20余年,于今秋第一次呈現于大眾面前,想必定會成為拍賣市場中劉煒早期畫作的又一亮點。劉煒“革命家庭”系列作品多以雙親為描繪對象,而父母的合影形式作為題材尤為罕見,《我的父親母親》中那身著白色婚紗的母親和中山裝的父親,更是劉煒筆下難得一見的雙親形象,加之另一幅藝術家自畫像,兩件畫作猶如一套其樂融融的“全家福”,共同呈現于拍場之上還數首次。

同時,本季我們再次推出《‘85新潮美術三十年紀念專場》。“‘85新潮”運動常常被看作是中國當代文化的新坐標,它的興起時間正值中國各類哲學思潮大量涌入之際,故得以不局限于“藝術運動”的小范疇,其影響力波及至社會文化的很多方面,成為繼“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又一次重要的社會文化變革。
本專場收錄了袁慶一的博物館級力作《春天來了》,此作曾于1984年入選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并獲得鼓勵獎。作品強調了思維框架的畫面結構,揚棄了情趣化的構成樣式,新“理性精神”初現端倪。而這種“理性精神”成為“‘85新潮美術”一種性質上的啟蒙,故,此作被美術史家譽為“‘85 新潮”時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另,毛旭輝的“大家長系列”、李山的經典“胭脂系列”均有重要作品呈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