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藝術家而非政治家,待波蘭問題解決后,我希望能以一名藝術家的身份度過余生。”
——阿道夫·希特勒

懷揣野心的畫家
在成立納粹集團和發動二戰之前,希特勒的身份是一個以出售自己作品謀生的畫家。他曾希望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但1907年和1908年兩次維也納美術學院報考的落空將他的這個愿望打入了冷宮。
希特勒擅畫建筑,在被學院拒絕后,他繪制了大量維也納場景的明信片,出入慕尼黑一家咖啡店中,希望得到那里的藝術家的慧眼相待,以幫助他實現自己的藝術雄心。可惜這個辦法也未能如愿。但是在維也納和慕尼黑期間,是希特勒畫作最高產的時期。1908年到1914年間,他平均每天作畫2-3幅,共創作了近一千張畫作。

二戰結束后,希特勒的畫作大多數被美國軍隊帶走保存,拒絕展出。直到2000年以來,才逐漸被拍賣。對于希特勒的畫作,有些評論家認為他的畫作以建筑為主,很少有人物肖像,這是缺乏繪畫技巧的表現。也有人認為一個只專注于建筑的畫家,必然有其值得贊賞的一面。







建造“超級博物館”
希特勒曾計劃在奧地利建造一所博物館,將他在二戰期間擄掠到的所有藝術品都存放其中,并將其打造成為歐洲最大的文化藝術中心之一。為此他還親自畫了建筑手稿,為博物館里的藏品分門別類。而這座博物館的造型和納粹建筑一樣,也會傾向于希臘、羅馬這樣的古典建筑方案。按照計劃,這座博物館本應在1950年竣工,然而隨著納粹集團的敗北,這個計劃最終也不了了之。

希特勒心目中理想的博物館,應該展示偏古典主義的作品,它們應該描繪體態優美的女體、理想化的士兵形象、伊甸園般的風景等,這才符合優等名族的帝國愿景。他鐘愛漢斯·瑪卡特、弗蘭茲·德弗雷格爾這樣的古典油畫大師,對以畢加索、卡爾霍夫等藝術家嗤之以鼻。


▲正在研究博物館事項的希特勒

▲為博物館運送收藏品的納粹士兵


頹廢藝術展
1933年,希特勒下達指令,開始肅清那些熱愛現代藝術的畫家、音樂家等文藝領域人士。1937年,希特勒策劃了一場名為“頹廢藝術”的展覽,他將畢加索、梵高、席勒等人的作品混亂擺掛,并貼上嘲諷的文字標簽。很快這個展覽便在其它國家進行。希特勒堅信這些現代派藝術是猶太人和布爾什維克的產物,會玷污雅利安人高貴的藝術。除去繪畫,希特勒還禁止了爵士樂、猶太文學等非他喜愛的藝術的流通,強行為文學藝術貼上獨裁的標簽。

▲“頹廢藝術”展覽海報


▲展覽現場

▲展覽對這些畫家進行了諷刺和丑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