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于1898年,止于1908年,鑄造流通10余年,鼎盛時期全國有十九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清代機制銅圓主要分為兩類:大清銅幣,光緒元寶。史載“光緒元寶”當時共十九個省局鑄造。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為整頓圓法,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并由中央統一頒發祖模,不少的省局分別鑄造了多種背龍圖案的當十銅圓,尤其是在“光緒元寶”當十銅圓中,這種現象相當突出。如湖北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即有大蟠龍、小蟠龍、特大龍、水龍、坐龍、珠圈水龍、珠圈坐龍等多種背龍圖案。
近幾年“湖北省光緒元寶”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據了解,香餑餑的“湖北省光緒元寶”收藏價值極高,但是“湖北省光緒元寶”存世量極為稀少。

湖北省光緒元寶
學者認為,“湖北省光緒元寶”收藏價值難以估量,是古玩收藏市場的新寵,擁有無法估量的升值空間。湖北省造光緒元寶(當十),藏品直徑:2.8cm。此枚錢幣雖然經歷了無情歲月的洗禮,但如今依然保存較為完好。藏品背面神龍紋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鑄造工藝神乎其技,且龍身紋路精美,并有云海襯托,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龍翱翔天際油畫,極其瑰麗,美得動人心魄!而湖北省造光緒元寶作為近代錢幣中最為精美鑄幣之一,其確實風格獨特,文化內涵豐富,是不可多得的珍稀之品。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征、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文化的象征。

大清銅幣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為整頓幣制,集中鑄幣權,在天津籌建戶部造幣總廠。至光緒三十一年五月竣工開鑄。所鑄光緒元寶銅元,仿照北洋模式。同年戶部鑄乙巳大清銅幣。根據頒布整頓圜法章程確定銅元成色、形制,令天津戶部造幣總廠造名為“大清銅元”的新穎銅幣。清光緒三十二年鑄戶部丙午大清銅元。
此枚錢幣,大清銅幣,中“鄂”,當制錢十文,背云龍,宣統年造,巧克力包漿,錢面完整清晰,極具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