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香凝、經亨頤《山水》,1929
●肖伊緋(職業作家,獨立學者,已出版《在高盧的秋天穿行》、《民國達人錄》等十余部作品。)
“他研究的是政治經濟學,如今前線從軍正為祖國抗戰,學用正當其時。”
廖承志1908年9月25日生于日本東京,青少年時代,他跟隨父母為革命奔走廣州、上海和日本。1924年8月,他加入中國國民黨;但當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之后,憤而脫離國民黨,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學第一高等學院學習;同年即參加中國共產黨東京特支組織的社會科學研究會活動。1933年3月,他剛一回國,即被國民黨當局與租界合力逮捕,后經營救獲釋。當年9月,他毅然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川陜蘇區省委常委。
在廖承志25歲之前的這段劇變經歷中,作為母親的何香凝,屢有公開聲明與寄言囑托。譬如,當1933年3月28日廖承志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時,何香凝在上海發表公開聲明稱“承志因國難日深,輟學返國,不知何故被捕。小兒承志昨晚在滬被外國捕房拘捕,但未悉拘留何處,余愿與兒共留囹圄,惟不愿留在外國捕房,要求解往華界,即死亦愿在華界,不在租界。”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近花甲之年的何香凝愛國之志老而彌堅,對抗日救亡運動熱情支持;7月22日,她在其上海寓所成立了最早、最大的婦女抗日團體中國婦女抗敵后援會,自任主席兼總務組長,號召全國婦女組織起來,“為了中華的自由解放,奮斗到底。”
在國難深重之際,作為母親的何香凝對于正在華北前線浴血抗戰、已經成為紅軍領導人之一的廖承志,自然有著無盡關切與深遠寄望。她于1937年9月28日接受上?!读蟆酚浾邔TL,此刻她抱病在家,仍屢屢談及對其子的評價與囑托。當記者稱贊廖“會畫、會唱、會寫,懂好幾種外國文字”的才華出眾時,她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子道:“啊,別人太夸獎他了??墒俏铱梢愿嬖V你,他現在也許東南二十九歲了,我不十分記得清楚。只記得他是在我和廖先生亡命日本時出世的。七歲時在日本進了一所法國人辦的曉星小學,這時,他開始學習日文和法文,每晚散課回家,再由我親自教他中文。至于在書畫方面,幾乎是他天生的一種嗜好……他很能耐勞,不愛奢華,對小事他總不計較,因此常常被人叫傻子。”在母親何香凝眼中,廖承志的童年是在繁重的功課與嚴格的家教中渡過的,所謂“才子”也是通過長期教育才培養成的。最后,母親對時年已近30歲的兒子寄囑期望,她說:“他研究的是政治經濟學,如今前線從軍正為祖國抗戰,學用正當其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