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獻章其人其書 -
明代書法尚態,以不拘泥古法,推陳出新,為世人所知。明代廣東書法當首推陳獻章,其學養和書法名譽當時,影響著廣東乃至全國書壇。

陳獻章畫像
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居廣東新會白沙鄉,世稱白沙先生。明正統十二年(1447)舉人,成化十八年(1482)于京城不就禮部試,詔特授翰林院檢討,后累薦不起,有《陳獻章集》傳世。陳獻章在歷史上以理學稱著于世,其書法亦造詣深厚。
陳獻章早年上溯晉人,后師法顏真卿、張旭、歐陽詢,參以蘇軾、米芾,又兼具李北海之壯闊、懷素之豪放。張翊謂其:“能作古人數家字,束茅代筆,晚年專用,遂自成一家。”游潛稱其:“書法得之于心,隨筆點畫,自成一家。”而陳氏本人的書學主張:“予書每于動上求靜。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動也。得志弗驚,厄而不憂,此吾所以保乎靜也。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剛而能柔。行立而勢奔焉,意足而奇溢焉。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調吾性,此吾所以游于藝也。”

陳獻章《草書種蓖麻試卷》局部
關于陳氏在書法方面的主張,他堅持入古出新,這一點與當時的書法觀念是同流的。在深入古人經典之后,陳獻章自稱“不要鐘王居我右,只傳風雅到人間。”這種理念具有當時入古出新的特點,又開晚明爛漫主義書風之先河,在當時正統派眼里確是驚人的。他所首創的茅龍筆書不僅在嶺南,而且在全國書壇可占一席之地。近人黃節(1873-1935)稱其:“風雨茅龍落筆奇,文章萬古在南唾。”對其書法、文章均給予了肯定。當時對陳氏書法有“人爭慕之,得其片紙寶之若金”之謂。

陳獻章《草書種蓖麻試卷》局部
陳獻章弟子及廣東其他文人書家
陳獻章之后的明代中晚期,是一個以爛漫為表、樸實為里的時代,即所謂明代爛漫主義書風時期。廣東書法亦不例外,此時期以陳獻章的弟子湛若水、趙善鳴、鄧翹、梁儲等及其他文人書家為代表。
湛若水(1466-1560)是陳獻章的得意弟子,不僅在理學上造詣深湛,在書法上也是得其真傳。他亦喜用茅龍,取法其師而獨 出新意,為白沙弟子中成就最卓著者。他長于行草,縱橫取勢,神韻超邁,為這一時期嶺南書法所重。其弟子王漸逵同樣也受白沙影響,其書跡傳世絕少,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所藏之《行書詩翰》字體修長,方筆敬折,在瘦挺中不乏剛勁。

湛若水 草書軸
趙善鳴擅長楷行書,雖然傳世書跡無法顯示其書風受到白沙的直接影響,但其書法蕭散、疏朗的氣質,和他的詩歌一樣,使他迥別于其他同門弟子。
鄧翹書畫兼擅,長于畫墨竹,書法擅長草書,狷狂飛動,得懷素三昧。
梁儲(1451-1527),擅書法,其書法鮮為世人所知。受到陳獻章影響,行筆跌宕瀟灑,落墨干濕并見,從運筆及筆鋒看,或為茅龍筆所書,有古拙與勁健之感。
鄧翹書畫兼擅,長于畫墨竹,書法擅長草書,狷狂飛動,得懷素三昧。
梁儲(1451-1527),擅書法,其書法鮮為世人所知。受到陳獻章影響,行筆跌宕瀟灑,落墨干濕并見,從運筆及筆鋒看,或為茅龍筆所書,有古拙與勁健之感。

梁儲 草書軸
除陳獻章的弟子之外,明代中晚期的廣東書壇,還有不少文人書家體現出優秀的藝術水準,使得這一時期的廣東書壇面貌更為豐富。如“南園后五子”之一的黎民表以草書和隸書稱擅;黎民懷植根于行書;梁元柱以行書名;南海鄺露擅楷、草。此諸位皆自出機杼,各有意態,年代久遠,書跡極稀,為后世所重。
以上所述,為陳獻章及其后明代廣東書法之概況。這為清代書法風格承接與變化之由來,以此窺探明代以來廣東書法演變之梗概。
以上所述,為陳獻章及其后明代廣東書法之概況。這為清代書法風格承接與變化之由來,以此窺探明代以來廣東書法演變之梗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