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處長江之南,太湖之濱,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明清之際的常州文化繁榮,學風熾盛,著名的常州“五大學派”在此時橫空出世:常州學派、常州詞派、陽湖文派、孟河醫派和常州畫派,他們不僅代表常州在當時文化藝術發展的最高水平,也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常州畫派不僅在明末清初畫壇獨樹一幟,在中國繪畫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常州畫派最早見于清代張庚的《國朝畫征錄》,其中有言:“及武進惲壽平出,凡寫生家俱卻步矣。近世無論江南江北,莫不家南田而戶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可見,常州畫派以惲壽平為開山祖師,在當時影響之廣,從學者之眾。

▲2006西泠春拍
惲壽平(1633-1690) 艷菊圖
設色絹本 立軸
說明:吳湖帆題簽:惲南田秋艷圖真跡,平等閣狄氏舊藏。壬辰秋七月,吳湖帆題簽。
出版:《中國名畫第十三集》P8,民國十三年(1924年),上海有正書局發行。
111×53.5cm
成交價RMB: 203.5萬元

惲壽平,名格,字壽平,號南田,別號云溪外史、東園草衣、白云外史等,江蘇武進(常州)人。精花鳥,善山水。惲南田的山水畫初學元代黃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雋之致,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合稱為“清初六大家”。

作為常州人的惲壽平和杭州的淵源頗為深厚,可以說杭州是惲壽平的第二故鄉。首先,他的很多山水作品都是以西湖為描繪對象,他最愛西湖之美,杭州的名勝萬松嶺是他經常盤桓吟詠之地。以西湖為背景創作的小幅山水尤為精彩,逸筆草草,寄郁勃于悠閑,枯而有潤,淡而有奇,自成格局,不讓其他五家。其次,為了能和久別重逢在杭州靈隱寺因避難而出家的父親及早相認,惲壽平在靈隱寺做了三年和尚,在這三年中,父親惲日初親自教授惲壽平讀書寫詩作畫,為惲壽平后來成為一代花鳥畫大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擅長山水,惲壽平尤以“沒骨”寫生花鳥著稱于世,可謂冠絕古今,千古一人。“沒骨”法以北宋徐崇嗣為宗,意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墨彩繪畫物象,著色后幾乎不見筆跡。惲壽平創造性地恢復和發揚了“沒骨”寫生花卉的傳統,給花鳥畫壇注入了新的生機,贏得了眾多的追隨者。
惲壽平的“沒骨”花鳥畫清新高雅,靜逸古澹,色彩艷而不俗,潔凈明麗,融工筆與寫意為一體,既有工筆畫的逼真形態,更具寫意畫的傳神達意,讓人過目難忘。其作品皆源于生活,注重景物的平實特點,獨具匠心,一派天然,絕無矯揉造作之態,在生活化的基礎上推動其自身藝術創作的發展。這些都與畫家個人的經歷、氣質、品格以及理想融入有關,也是惲壽平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2013西泠春拍
惲壽平(1633-1690) 十萬圖冊
水墨•設色紙本 冊頁(十頁)
26×38cm×10
成交價RMB: 667萬元
惲壽平學習傳統,繼承傳統,又發展了傳統,創造了新的畫法,以其偉大的藝術實踐和成果樹起了一面大旗,并在這面旗幟下聚集了一群畫家,形成了一個畫家群體,開創了常州畫派。惲壽平之后,常州畫派后繼者眾多,其中尤以武進人錢維城成就最高。錢維城為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供奉內廷,善山水、花鳥,為畫苑領袖。錢維城的花鳥風姿獨秀,設色雅致,富有皇家氣象,深受皇帝及貴族的喜愛。

▲2011西泠春拍
錢維城(1720-1772) 秋菊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767年作
出版: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六冊 P266(蘇11—089),文物出版社。
說明:揚州市文物商店舊藏。
55×39cm
成交價RMB: 138萬元
常州畫派傳至現代,以藝術大師劉海粟和謝稚柳為代表,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杰出的藝術成就,常州畫派被賦予全新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劉海粟和謝稚柳也成為現代常州畫派的雙子星座,并峰而立。他們的藝術實踐對中國現代油畫和國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