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富康,又名夫康,號巖山寒松。現為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文化部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其書畫作品多次在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獎,并被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機構和藏家收藏。
潛心求學 志如青松
“俞富康是一位眼高、手高、格調高的藝術家。”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說,“他在中國花鳥、人物、山水繪畫領域中,始終保持自己的藝術的鮮活之氣和新銳之氣。”俞富康的書法既蒼勁厚重,又瀟灑活潑;其工筆畫作精工細麗,清新雅致;其寫意作品則水墨淋漓,韻味自出,堪稱書畫皆能。
藝術之路并不好走,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從他的自號“巖山寒松”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其中許多原因。俞富康從小就體現出了書畫方面的天賦。在采訪中,他毫不諱言天分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但勤學苦練也必不可少。最早發現他的藝術天分的人是他的父親,在父親的鼓勵和支持下,俞富康漸漸確立了走向藝術道路的理想。后來,俞富康進入藝術圣殿——中國美術學院學習。在美院期間,他勤學苦練,主攻花鳥與工筆人物畫,對造型、色彩、氣韻的要求都非常高,這為他以后的藝術追求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后來,俞富康又遠赴京城,進入北京大學書法名師班深造。名師的悉心指點和北京大學深厚的文化積淀,通過他的刻苦學習,逐漸內化為自身的創作思想。書法、國畫水火相濟,融會貫通,推動著他不斷前進。他說,在他數十年的藝術人生中,從來沒有中斷過自己的學習。“巖山寒松”,成長于堅硬的巖石、經歷著風刀霜劍的青松,正是他奮斗歷程的寫照。
傳承為主,出入古人
俞富康認為,書法經歷了如此悠久的歷史,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命脈。要在今天這個鍵盤時代繼續發揚書法,首先要做的還是傳承。要想傳承,就必須“入古”,讀懂古人的經典作品。他的書法作品,主要從唐代的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書法中汲取養分,兼得顏字的古樸厚重和柳字的清剛勁利,又通過學習“書圣”王羲之的書法,取其瀟灑飄逸,靈動變幻的特點。
傳承以外,俞富康強調書法家是通過本人思想、意趣來表達作品。他自謙地說,對自己的書法有著一點自信,就是從來沒有拘泥于古人,沒有許多人存在的“入古”之后而無法“出古”的問題。這種“出古”不是通過隨意的改造乃至破壞書法原有的規律來完成的,俞富康對當代書壇某些自作主張的“創新”行為持保留態度。他認為創新不是把墨汁、油漆、油畫顏料隨手揮灑,任意點畫,隨意堆砌就能做到的。這樣的創新沒有技術含量,也未必有藝術美感。書法的美是一種傳統的美,是經過幾千年人們的共同努力發展進化而來的,并在人們內心存在基本相統的審美標準,他說:書法作品也是一種精神表象,經典的、有正能量的書法作品往往能讓人賞心悅目,提神靜氣。俞富康的書法也得到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的贊賞,“賞讀俞先生作品,整體上揮灑自如,輕松靈動,廣受博取,汲古融今,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
目前,俞富康經常思考的問題是怎樣在書法創作中體現出文化。這種文化應該是傳統文化中的精粹部分,是富有正氣、蘊含著“正能量”、體現了“真、善、美”的文化。他說,文化之于書畫,仿若對其進行精裝修,讓書畫更美,如何將這些思考和追求更好地表現在書畫作品中,是他接下來努力的目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