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畫領域,經久不衰的畫家如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黃胄、徐悲鴻等,而且就是歷經再長的時間,他們依舊是不衰的。原因是什么?畫風,他們的畫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欣欣向榮的活力和氣象。或大氣,或精致,或雄渾,或婉約。王家訓人物畫也是如此,他是一位師古求新、善于思考、勤于深入探究問題的畫家。他的畫盡得江南雅韻之妙,清香四溢,不媚俗。畫古人,用傳統的畫法,不難;但要畫得好,“妙當妙在古與不古,土與不土之間”就不易了。他把中國文人畫、優秀傳統藝術很自然地融合起來,反射出他在創作中對傳統及現代的理解。

藝術形式的嘗試,不止于視覺感,而是真誠的藝術心態的物化。他在創作中通過對人物、道具、景物適度的夸張,輕松自如地畫出優雅、超然的意境。這種不事向外渲染,注重“畫內功”的雅道,使他的作品充滿優雅氣息,表面似隨意描繪,內在卻有著嚴謹的形式意味。
他的作品所以能打動人,一是靠他對人物特性的微妙之處的捕獲。畫的是古人,又不落俗套,平中見奇,奇而不怪。從大處著眼,夸張變形,看似隨意描繪的人物、道具,卻一反沉悶、陳舊的傳統框框,把高古的意境,展現在現代人的欣賞心緒中;二是靠他作品的格調。風格各有千秋,卻必須承認格調的高下。格調是透過形式風格折射出來的藝術趣味的等級形態,其根源則是一種人格價值和品位——寓于美中的真善程度和形式化的精神品位。格調是判定國畫作品雅俗優劣和最終價值的根本尺度。王家訓的作品都是其質樸樸、其氣清清、正和他真誠、豁達、樸實的人品表里。高格調及支撐它的高人品,這正是王家訓最為可貴之處。

王家訓在表現個人感受中,反思文化積淀,立足生活,追隨時代,塑造了寫意人物畫的獨特氣象,繼承和發揚著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在民族性的本位上發揮了自己的個性。中國畫的未來不得而知,而正是這種未知所潛在的活力吸引著王家訓不斷探索、盡力思考,必將為未來留下真實、豐富且厚重的印跡。

王家訓作品

王家訓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