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場困局中思變求新
謝禮恒
春節期間,筆者收到四川成都環球中心一家已成立3年的藝術機構負責人發來的新春問候短信:“去年不堪回首,銷售數字慘不忍睹,但幸好,那顆愛藝術的心還沒死。祝新春快樂!”成都藝術品市場的老字號詩婢家,其公司董事長柏優坦言,去年成都藝術機構的日子難過,絕大多數是“賠本賺吆喝”。
根據99藝術網提供的2015年8月出爐的《2014四川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四川省文化廳市場處主編),2014年,四川藝術品拍賣市場漲幅很大,拍賣全年成交額6.78億元,較之前增長137%,全省共有73家當年比較活躍的畫廊。由于2015年度的市場報告尚未公布,畫廊、藝術機構的實際經營狀況因為各種原因又難以獲取,目前尚沒有具體的數據可供查閱,但99藝術網相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四川藝術品拍賣成交額下滑巨大,藝術機構的日子很不好過。
去年成都本土商業藝術機構日子究竟難過在哪里?通過對近30家藝術機構的實地調查,筆者了解到成都本土商業藝術機構生存狀態的幾個基本特點:去年成都本土商業性藝術機構的經營狀態普遍堪憂,綜合盈利的藝術機構鳳毛麟角,且幾乎都是靠藝術輔業維持藝術品的核心銷售板塊。至于藝術品銷售的下滑程度,從調查和了解的情況來看,承認下滑超過五成以上的商業藝術機構占到90%,其中,倒閉和歇業的藝術機構超過3家。
銷售吃緊,藝術機構多是賺吆喝
在成都本土當代藝術領域頗受關注的千高原藝術機構和其他成都藝術機構一樣,去年過得并不順心。在其負責人劉杰看來,去年成都本土商業性藝術機構肯定虧損,“畫廊這個行業賺錢好難。”劉杰坦言,千高原2015年也只是賺吆喝,雖然比2014年更活躍,但盈利幾乎不可能。他認為,在盈利困難的時候,要出品更好的項目,傳播更好的藝術,增加大家對優秀藝術的認知。“再就是要‘熬’。藝術本來就不是一個賺快錢的行業。對真正的嚴肅藝術來說,這是一個可控的檔口。相反那些持投機態度的人,他們會唱衰這個行業。其實國內非常專業的藝術平臺、博覽會等,去年的表現還是比較正常的,去年6月我去巴塞爾藝展,情況比往年還要好。”
從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懷古堂美術館共舉辦展覽20場左右,去年初“壽終正寢”。一位不愿具名的懷古堂美術館前工作人員直言,美術館開館時聲勢較大,主要走高端路線,受眾面較窄。地段好,房租貴,裝修及硬件設施檔次較高,運營成本過大。“加上藝術品市場整體不好,銷售吃緊,展覽也多以公益性為主,光靠展覽難以支撐發展。”他表示。
在成都,和懷古堂命運相近的還有一家名為“知白”的美術館。此外,還不乏因為房租問題換場地的藝術機構,比如在圈內一直頗為活躍的寬云美術館,因為續租的租金偏高,寬云去年搬了家。藝術機構業績下滑也直接影響到了藝術家,多位青年藝術家在談到去年的收入時搖頭,一位年輕女畫家直言去年是靠著好友的支持,才勉強維持創作。
市場“僵持”需“思變”
在成都藝術圈“存在感”相當高的吳永強,身兼藝術批評家、川大藝術學院博導、域上和美藝術館館長等多重身份。2015年,他參加了眾多藝展的開幕活動。在他看來,去年藝術活動很多,但效益差,從銷售這個角度來講,去年成都本土藝術市場“開花的多,結果的少”,銷售額比較慘淡。
“活動多一方面是為了宣傳,賺吆喝,一方面也是藝術家或者藝術機構希望在低迷的情況下保持向上的勁頭。去年整個藝術品市場的疲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吳永強用了“僵持”這個詞來形容去年的成都藝術品市場,“整整一年,成都藝術家的作品流通性很差,除個別藝術家的作品流通到省外、國外,大部分作品在川內流通。”吳永強也提到,去年很多藏家手上的錢不到位,雖然對心儀的藝術品表示出了收藏意愿,但一般都是“作品我先訂,但交割再等等”。
作為2015年4月18日開張的一家私人藝術機構,身處成都環球中心的大觀藝術館起點不低,館長晏璧說去年是自己過得最糾結的一年。“做藝術館太累了,經營情況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晏璧提到的預期是想用藝術館配套服務來養藝術館主業,即藝術品展陳與銷售,但去年做的幾次個展反而在經濟上支撐了配套的高支出。
“做的歐洲藝術展、丁紅衛等三四個展覽,還包括另外兩場展覽的場租收入,掙了七八十萬元,可最后算下來還是個虧字,服務這塊成本太高。”由于場地是當初買下的,省下了房租這塊最大的成本,但服務人員和茶坊等各項開支仍高達每年上百萬元。晏璧坦言:“做藝術館不能拿情懷當飯吃,去年一年我的核心關鍵詞就是‘投投投’,但很糾結。”據她透露,今年將會對藝術館的經營思路進行調整,削減部分服務類的開支,重點做幾個有市場潛力的藝術家個展。
路在何方?新業務還有增長空間
行業里保持樂觀的人當然有。作為一家百年老店,成都老牌藝術機構詩婢家去年遭受的下滑沖擊很大。柏優稱,2015年充滿了變革與挑戰,堪稱“汗流浹背”。
“按照全國藝術品行業的數據分析報告,2015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額為506億元,比2014年下降20%,在行業整體下滑的背景之下,成都各大藝術機構的經營數據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詩婢家2015年的經營數據較之2014年下滑20%,跟同行相比,不論是降幅比例,還是交易成交率,數據在行業中不算難看;概括起來講,我個人認為用‘以守為進,蓄勢待發’來形容目前西南藝術品行業的發展是比較恰當的。”他認為,雖然“經營數據”有所下降,但市場的發展不能用數據指標進行單一評判。以往詩婢家的業態可大致分為拍賣、畫廊、美術館、文房用品四大部分,在2015年,除了鞏固文房用品的銷售、提高展覽頻次、保證春秋兩拍的質量與成交率,他們還開拓了“詩婢家藝創”這一新的業務板塊。“自身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在行業中整合資源共同發展也是2015年我們的發展重點。”
二酉山房藝術機構總經理蒲禮也表示,2015年國內藝術品行業增長乏力,但他們發現,過去一年,除了繼續努力推廣簽約藝術家有一定收獲外,對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拓展了書畫培訓、文化沙龍等業務,“這些業務收入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我們對未來幾年的發展仍持樂觀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成都環球中心一家新晉藝術機構優芮藝界在2015年表現頗為亮眼。該機構負責人林野是著名藝術家林躍的女兒,高起點和靈活多變的辦展,充分整合行業資源的優勢,在去年為優芮藝界的經營貢獻巨大,曹衛國等幾個青年藝術家的個展和藝術培訓也都取得了不錯的經營效益,令業內關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