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際華春秋拍賣有限公司“2016《力生有約》——康熙行宮御瓷珍寶首屆拍賣會”將于2016年2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昌平區北七家溫都水城康熙行宮進行預展,28日下午舉槌拍賣。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漢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鈞窯、哥窯、官窯、汝窯和定窯并稱為五大名窯。

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鎮設立中國史上第一所官窯——浮梁瓷局,專為元皇室燒造御用瓷器,元代青花與釉里紅瓷器的燒成,是中國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元青花中的人物紋別出心裁,并與戲劇相結合,將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情節移植到瓷器畫面上,呈現一種新的藝術境界,具極強的感染力這是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
明代初期,為了更好的為皇室制作更精美的瓷器,朝庭在景德鎮成立了御窯廠,宮廷瓷器便開始注明皇帝的年款了。明代成化年間,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再加上紅、綠、黃、紫等彩,這就是著名的成化“斗彩”。明嘉靖、萬歷時,又興起了“五彩”。
清朝康熙時繼承與發展了五彩,并創燒了“琺瑯彩”。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復,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清雍正時期又燒制出“粉彩”。清乾隆時的突出成就是轉心瓶的燒制,以及成功地仿燒漆、木、銅器物和各種果品等。
清代瓷器,集歷代燒瓷之大成并創造性地加以發展,達到了中國瓷器燒造的歷史高峰。

本場拍賣會所推出康熙行宮所珍藏的宋元明清瓷器45件,青花釉里紅、琺瑯彩、粉彩、斗彩、五彩,巧奪造化;人物、龍鳳、飛象、鴛鴦、錦雞,繪色繪聲,均堪稱絕世珍品,代表了中國瓷器燒造的歷史高峰。著名收藏家周力生先生將畢生的情懷凝固在這些罕世絕美無比的中國瓷器上,收藏幾乎涵蓋了以上中國陶瓷歷史上所有的珍貴品種,康熙行宮寶光內含,每件藏品歷經人間滄桑,故事如元青花瓷器中人物故事一樣跌宕起伏。

當代社會是各國文化大融合的激烈時期,中國瓷器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產物的典范,它的文化價值隨著世界文化的趨同和交流,不斷讓人們產生著新的認識和感知。在中國古代瓷器文明的長河里,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并且客觀存在的未知是無限的,人們對中國古瓷的認識,不過是冰山一角。現在,許多中國體制內專家構成了“鑒定謊言利益共同體”,只相信那些收藏在國外博物館里的中國文物和國家考古挖掘出的文物,罔顧“十墓九空”的文物流失,“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何論魏晉”,這些成為中國文物保護和流通的怪現狀。
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谷子馭獸馭人駕輕就熟而氣定神閑,“2016力生有約--康熙行宮御瓷珍寶首屆拍賣會”如鬼谷子出山,將給中國的收藏家一個可讀的收藏機遇,還原古瓷收藏的本相。

本次拍賣會一并推出了以齊白石、張大千、吳冠中為主的中國書畫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美術品。金達萊是朝鮮春季時廣袤的田野里綻放的第一朵花,在國際市場上欣欣向榮的朝鮮油畫如同美麗的金達萊一樣,將給“力生有約”增添猴年初春的吉祥喜悅,成為康熙行宮膾炙人口的佳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