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大生(1874-1942),字繩武,號承甫,世居宜興丁蜀西望圩村。師從紫砂名家范鼎甫,善制“合菱”“合桃”“竹鼓”“魚化龍”等壺,作品 生動傳神,富有情趣,享有“千金易得,大生壺難求”之美譽。范大生曾受聘于宜興利永陶業公司、吳德盛陶號、上海鐵畫軒等陶器公司制壺。值得一提的是,他精 心創作的大型陶塑“雄鷹”曾在1935年英國倫敦藝術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據史料記載,范家紫砂自明清以來名家輩出,先后涌現出一大批壺藝大家,代代相傳。范章恩、范鼎甫、范莊農家(靜安)、范大生(承甫)、范錦甫、范占等在紫砂藝術史上更是名垂青史。享譽海內外。其中范大生更具盛名,成為范家壺藝集大成者,一代宗師。
范大生成名甚早,得益于他自年少時隨父母學陶,后又得到兄長范鼎甫親自指導。最重要的是,范大生勤奮好學,黎明即起,夜深而息,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漸漸形 成獨特的自我風格。由其創制的新品端莊大方、素凈簡練、制作嚴密,深受人們喜愛,“大生壺”聲名遠播。民國時期范大生又獲國際大獎,從此“大生壺”名揚海 外,并贏得“千金易得,大生壺難求”之美譽。
范大生一生都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紫砂壺制壺技藝,練就一身制壺本領。在其所制作品中, 合菱、魚化龍等多種形式為其代表作。范大生的作品造型別致,色澤勻稱,當屬紫砂壺中的珍品。在眾多的作品,由范大生創作的“大柿子壺”引人注目。此壺壺體 用段泥制作,呈白果色,容量350毫升左右。壺體似柿子形態,壺蓋如柿子之柄,形象逼真。壺腹的一面鐫刻山水圖案,另一面是行書“何當破悶出軀殼,君乘石 瓢我浮蠡”,署“宜興出品”款。壺蓋內有“大生”印,壺的底部刻一圓章“己酉年南洋勸業博覽會”。“大柿子壺”榮獲1910年清政府舉辦的第一屆“南洋勸 業會”最高獎——奏獎(意為要向朝廷“奏報”的獎)。
范大生一生光明磊落,心懷坦蕩,對徒弟毫無保留,言傳身教,培養了像“馮桂林”“葉得喜”等一大批紫砂名家,德藝雙馨,受到世人稱頌。同時極力培養后代從事紫砂事業,為紫砂藝術的推廣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