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畫界,陳之佛是大器晚成的工筆花鳥畫大師。他博采東西方藝術之長,開拓了前無古人的新意境,其獨樹一幟的畫風給沉寂了許久的工筆畫壇注入了全新的時代氣息,在近代畫壇上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陳之佛早年留學日本,專攻圖案設計,他為挽救瀕臨絕境的工筆花鳥畫藝術,于40歲時憑借雄厚扎實的繪畫功底,苦心鉆研,兼取五代時期的徐熙、黃筌二家之長,對宋代院體工筆花鳥作品用功尤勤。在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陳之佛結(jié)合了圖案的裝飾手法和日本繪畫溫婉柔麗的設色特點,形成了清新雋逸、純正典雅的個人風格,作品筆墨變化靈妙,寄動于靜,以韻取勝,給人以明潔斑斕的美感。
1942年,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已是大成,于是在重慶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嶄新的畫風立刻博得了畫壇的廣泛好評。就在畫展后不久,陳之佛被委任為國立藝術??茖W校的校長。郭沫若看了畫展后,在陳之佛的《梅花宿鳥》上題了一首詩:“天寒群鳥不呻喧,暫倩梅花伴睡眠。自有驚雷籠宇內(nèi),誰從淵默見機先。”郭沫若把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比作驚雷閃電,炸響在沉悶的漫長夜空,給中國的畫壇拓展出了一片新天地。
這幅筆法兼工帶寫的《雪里鴛鴦》,創(chuàng)作于1948年。背景穿插著幾枝疏朗的紅梅,樹上的積雪和漫天飄舞的雪花充滿著寒意,樹下一對羽色鮮艷華麗的鴛鴦悠然結(jié)伴游于岸邊。整個畫面安詳靜謐、意境幽遠,神接宋人,無一絲煙火之氣,深刻地表達出“濃香殘月玲瓏影”的動人詩意,于蕭肅中透出淡淡的春之信息??钭R為“春近寒雖轉(zhuǎn),梅舒雪尚飄。戊子春初,雪翁。此幀系戊子年舊作,寫春寒雖勁,春意已露之意。”細品此畫,景物雖不繁雜,但主次分明、動靜相應、虛實相生,于平淡中彰顯出獨特的韻味。
陳之佛繼承了唐、宋、元以來花鳥畫的精髓,作品筆力非凡,線條細勁,造型準確靈動,而且構(gòu)圖巧妙、疏密得宜。在技法上,他所創(chuàng)設的“水漬法”和“畫雪法”都有獨到之處。其繪畫風格,是詩的意境下人性的獨白,也是他高潔靈魂的寫真,真誠地表達著吉祥、和平的喻意。
陳之佛的畫美在清雅,美在明凈,美術界把他與呂鳳子、潘天壽一同列為作出巨大貢獻的三位現(xiàn)代杰出大師。從畫史的角度來看,陳之佛是元、明、清以來在工筆花鳥畫方面最有造詣的一代大家。對于陳之佛的作品,美術界的評價是“匯古通今,中外合璧,開拓了工筆花鳥畫的新境界,在我國工筆花鳥畫的發(fā)展史上,樹立了又一個豐碑。”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