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居于深山,其生活起居令人好奇。古代畫家常常深入山林,近距離地觀察它們的生活方式、精神狀態并準確描繪下來。









《猿猴摘果圖》
宋人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深山中黑白二色三只猿猴攀緣棲息于樹枝上,其中兩只相互逗趣。黑猿為白猿摘果,更包含了仁讓孝慈的情節。
《猿圖》
宋毛松作,東京國立博物院藏。
毛松,擅長繪猿猴,《猿圖》為他的代表作。這幅畫超越了單純的寫實手法。畫面只在中心畫了一只猿,但絲毫不覺得單調。畫家以寫實的手法完成了精神方面的超越,展現了深遠的意境。
獻瑞 白鵠隨人飯,青猿抱佛吟
在古人眼中,聰慧的猿猴是具有“佛性”的。在畫中,它們常常作為菩薩、羅漢的侍者出現,獻上奇珍異果,象征著祥瑞和祝福。
《猿猴獻果圖》
宋劉松年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劉松年,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圖中羅漢濃眉高鼻,倚樹沉思。兩只長臂猿一只高居桫欏樹頂,一只斜掛樹梢,將一枚石榴獻給隨侍的小沙彌,前有二鹿仰觀,與羅漢、二猿呼應。全畫敷色妍麗,繁縟精美,皆臻絕紗。
游戲 猿戲山花暖,人行塞柳青
猿猴本性頑皮,喜歡嬉戲打鬧,和其他動物開玩笑。古代畫家對這一天真爛漫的習性頗為鐘情,也常常在畫中蘊藏特殊的寓意。
《蛛網攫猿圖》 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一只猿猴,一臂抓住樹枝,一臂向蜘蛛網伸去,似乎想抓住網上的一只蜘蛛,認真而緊張的神情十分傳神。構圖上密下疏,新穎大膽。古代有“蜘蛛集百事喜”的說法,以蜘蛛為喜事之兆。
《三猿捕鷺圖》 宋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件作品描繪山野古松上,三只猿猴或頑皮得意,或閑適自若,與白鷺的緊張焦急形成對比。鷺與“祿”諧音,三猿捕鷺寓意“三元得祿”,帶有加官晉爵、祿位高升的吉祥寓意。
《猴貓圖》 宋易元吉作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二貓一猴。猴子被縛在柱子上,但頑皮的本性不改,將一只小貓“挾持”在懷中,臉上流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畫中的猴與貓都有象征意義。“猴”與“侯”同音,寓意封侯、升遷。“貓”與“耄”同音,寓意長壽。猴和貓在一起表示“長壽封侯”。
靈羊已乘飛雪去,金猴又隨祥云來。
辭別舊歲,迎來新一輪的猴年。猴,在中國,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我國古代對猿猴一類靈長類動物的分類很詳細,名稱也很多,如猱、蝯、狙、玃、狨、沐猴、猢猻等。猿與猴是其中的兩個大類。古人認為,“猿”不但聰慧,還是一種有德的動物,“猿之德靜以恒,類仁讓孝慈。居相愛,食相先,行有列,飲有序”。“猴”則比較頑皮,然“猴”諧音“侯”,因此猴的形象往往帶有“升遷”、“封侯”的寓意。人們喜愛猿猴,還因為古人將它視為長壽的象征。《抱樸子》一書中就有“猴壽八百歲”的記載,伴隨長壽的自然是安詳平和,生活幸福。
猿猴與人相類、聰慧活潑的個性,也得到了藝術家們的鐘愛,它們的身影在神話、傳奇、詩歌、小說、繪畫、篆刻、雕塑等各類藝術作品中屢見不鮮。尤其是古代畫家筆下的猿猴,更是形態萬千、神情各異。其中著名者,有毛松、牧溪、易元吉等,他們師法自然,或棲居深山,日日盤桓;或遺貌取神,靈動天成。
時值農歷丙申年伊始,我們帶來了八幅著名的古代猴畫,讓大家一覽這些穿越千年的林間“萌物”,感受古代大家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虔誠;猿猴獻瑞,也希望它們為讀者在新的一年中帶來無盡的福緣。
親情 鶴健將雛去,猿閑抱子歸
猿猴與人類有諸多相似之處,和人類一樣組建家庭。古人云“野猿常抱子”,猿猴對子女、伴侶都懷有深厚的情感。畫家們也常常以猿猴相伴嬉戲、母子相親為題材。
《枇杷猿戲圖》 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枇杷樹上的兩只黑猿,一只懸掛枝頭,來回搖晃,另一只仰頭凝望。畫家捕捉、再現了這充滿情趣的一瞬。
《松猿圖》 宋法常作 日本東京大德寺藏
此圖描繪了兩只黑猿踞于松樹干上,母猴將幼猴抱在懷里,形象生動。全畫意境高遠,富有禪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