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新春時,年畫這一中華民族古老的民俗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廣大的鄉村再度興起。年畫,俗稱“喜畫”,它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每逢農歷歲末年初,中國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的習俗,以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喜慶、驅兇消災、年年有余。

年畫以其飽滿的構圖,艷麗的色彩,流暢的線條,濃郁的民俗氣息而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自古以來,木版年畫的印刷出版都是由民間出資完成的,家族式的年畫印刷,使這門技藝綿延幾百年而不間斷。河南朱仙鎮、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等地都是享譽全國的著名年畫產地。20世紀初,隨著低成本、高效率的石印技術的逐漸興起,傳統木版年畫開始衰落。新中國建立后,古老的年畫又煥發青春,一大批著名畫家積極參與,創作了很多時代氣息濃厚的新年畫,年畫的題材更廣泛,有英雄人物、祖國建設、壯麗山河、自由婚姻、幸福家庭、科學知識、歷史人物等,出現了很多思想上、藝術上堪稱一流的優秀年畫作品。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起,國外有人開始對中國傳統年畫的收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新加坡等地的畫廊也來內地收集中國歷代年畫,年畫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近年來,在國內收藏市場上,年畫行情也逐年提升。在拍賣市場上,年畫的表現也同樣可圈可點。如早在2004年,廣州嘉德舉辦了國內首場年畫專場拍賣會,有一對編號為4號《尉遲恭瀝粉金門神》和5號《秦瓊瀝粉金門神》的清代初期天津楊柳青木
版年畫,拍出9.02萬元的高價。在這場拍賣會上,還有一組由張仃、古一舟、彥涵等老一代藝術家創作的新年畫,如《紡織互助》、《學文化》等時代氣息濃郁的拍品,也受到買家的青睞,最終都被悉數拍走。由此可看出市場對于名家創作的年畫是十分歡迎的。
自2004年國內首場年畫專場拍賣會后,近十年來,全國各地又多次舉辦了各種形式的年畫拍賣會,市場反響較好。年畫終于登堂入室,逐漸走俏國內藝術品拍賣會,古老的年畫迎來了收藏的春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