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 Van Meegeren無疑是制贗界最為風光的人物。曾被稱為三流畫師的他,以一幅以假亂真的贗作,開啟了制贗調戲鑒賞家的生涯。

Meegeren出生于1889年,在18歲時聽從父命前往Delft學習建筑。其后跟隨自己的意愿學習繪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從事助理畫師。由于在肖像類畫作上的天賦和對顏色的敏感,他的第一次畫展就獲得了廣泛的稱贊,并開始在荷蘭藝術界嶄露頭角。

但是一些刻薄的藝評家們并不對他隨后的宗教類作品展表示欣賞,直言Meegeren是一名天才的工匠,小心翼翼地模仿遍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風格,他掌握了所有技法,唯獨缺乏創造性。這些譏諷讓他起了報復之心,但這也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

左圖荷蘭畫家Vermeer的《年輕女孩》,右圖Meegeren仿作
就在此時,藝術家們正在為荷蘭畫家 Vermeer 是否畫過一系列圣經場景而爭論不休。與部分藝術家一樣, Vermeer 潦倒一生懷才不遇,直至19世紀他作品的價值才被發現。
藝術家們對這位藝術大師極其著迷,卻無奈對他的認知是少之又少。抓住這個機會,Meegeren展開了一場世紀性大騙局,而這個藝術界的盲區便成了他興風作浪的舞臺。

左圖Vermeer的《演奏音樂的女人》,右圖Meegeren仿作,未出售,現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Meegeren特別研究了維米爾繪畫用色的習慣,他完全摒棄現成的顏料,非常小心地研磨顏料自行調配。
經過五年的潛心鉆研,Meegeren不但對Vermeer的個人偏好、獨特的構圖方式、配色風格、運筆技巧等了然于胸,他還掌握了維米爾獨具的“天藍地黃”的顏料配方。也正正是憑借這獨特的Vermeer藍令專家團對他的贗品深信不疑。

左圖林布蘭的畫作《以撒賜福雅各布》,右圖Meegeren仿作,售價381,000美元
為追求時間帶給油畫表面的一種斑駁和龜裂的視覺感受,Meegeren將酚醛樹脂混入油彩里,然后將完成的油畫放入110℃烤箱中加熱硬化,冷卻后再將作品表面朝外卷,以便作品表層出現細微的龜裂,也方便將細塵撒進裂紋中。
有時他還會在作品上設置污跡或蛀蟲制造的洞眼。再等幾天,才將作品用自己磨制、已經用鹽酸浸泡好的鐵釘釘在畫框上。

左圖達芬奇的畫作《最后的晚餐》,右圖Meegeren仿作,售價480,000美元
在適當的時機,Meegeren將偽造的名畫《耶穌和他的門徒》交給了相信Vermeer曾創作過圣經作品的鑒定家,并成功地欺騙了這些人,使他們相信這就是Vermeer的真跡。
隨后,Meegeren不僅在這場騙局中贏得了財富和名望,他還十分享受愚弄所有人的快感。這場騙局就此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左圖Vermeer的《讀樂譜的女人》,右圖Meegeren仿作,未出售,現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納粹四處搜刮名畫。Meegeren用一幅偽畫成功從戈林手中換來了137幅畫作以及一筆可觀的現金。在二戰結束之后,荷蘭政府追尋并修復納粹收繳的畫作,發現Meegeren親手將國寶賣給納粹,隨即將他逮捕并冠上叛國罪名。

左圖荷蘭畫家弗朗斯·哈爾斯的畫作《馬勒·巴伯》,右圖Meegeren仿作

被作為證據的由Meegeren仿繪的Vermeer的《少年耶穌與長老》
面臨死刑威脅,Meegeren不得不吐實情,將他的制贗事跡一一招供。但是由于他的偽畫實在逼真,他只能現場演示他的偽造過程來證實自己的清白。他聲稱販賣偽畫的原因是為了戲弄納粹,因此在判刑期間獲得了國民英雄的稱號。結果以叛國罪被捕的他,被判了偽造罪。
而上天眷顧,被判一年徒刑的他因女王的赦免,從未服過一天刑。但在同年12月死于心臟病,結束了這荒誕而又刺激的一生。

幫助Meegeren的贗品流入市場的,是走了眼的鑒賞家。發現真相之后,那些擔負價值評定重任的鑒賞家集體潰敗,對他們來說,保有一幅真跡是風雅的例證,而接受一幅贗品則是無能的表現。
在藝術品的世界里,藏家除了出錢購買以外,還應當擔負起道德責任。由于他們的失語,Meegeren的贗品才得以橫行于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