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五六年冬,予在北京廠肆見新羅畫冊八冊九十四開,魂系心搖。痛割查士標、吳昌碩、徐悲鴻畫多種,集巨資購歸重裝,煩葉恭綽、張宗祥、吳湖帆、沈尹默、唐云、馬公愚、諸家題耑。唐君見予嗜巖畫如癡,出讓八開。六四年夏,復得一頁計花卉翎毛四十八件,人物山水二十五,蟲魚走獸三十,均七十二歲作,精品中精 品,足楷式藝林。劫中抄失,若剜肺腑,夢中細閱,醒后幽月映草窗,欲哭不敢,欲忘未能。又十年,意外退還,予喜飲黃酒五斤不醉,真極似假,咬指猶不敢信。
以上文字,節(jié)選自《華巖精品》作品集序言,為錢君匋先生親自撰寫。《華巖精品》于1997年9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內容為序中所言冊頁九本,共計103件。
收集華巖的作品,對于錢君匋而言,悲欣交集。為了買畫而賣畫,在錢老的收藏史中,僅此一例。為此,晚年的錢君匋還耿耿于懷呢!然而,就是這來之不易的九本冊頁,“劫中抄失,若剜肺腑”,他每每想起,“欲哭不敢,欲忘未能”。十年后,這部分藏品被退還,面對失而復得的寶貝,錢老竟不敢相信。字里行間,錢老對 華巖作品的喜愛,一覽無遺。
今天介紹的這本冊頁,即是錢君匋先生序中所言唐云出讓的一本,共八開。它題材廣,山水、花鳥、人物齊備。筆者以為,是冊的精彩程度,乃九冊之最。
是冊簽條,為著名花鳥畫家唐云1951年自題:新羅山人畫冊,辛卯春,唐云題。越兩年,吳湖帆為其題跋:華新羅寫生為有清一代第一手,用筆正鋒直下,如危 崖墜石,力重千鈞而豐神飄渺,柔若游絲,輕如飛絮,有美女簪花天馬行空之態(tài)。觀斯冊八圖而益信其能事焉,若徒以側媚求之,則非其道矣。藥城道兄藏是冊如良 友,如知音,應許余言非河漢質之,方家一笑然乎。
此處“藥城道兄”,即是唐云——冊頁曾經的主人。吳湖帆乃海上鑒賞大家,家藏頗豐,慧眼獨具,非精品不能入其法眼。他的描述,道出了華巖筆法的最大特點: 外呈秀逸,內涵筋骨,遲而不澀,巧而不薄,非一般功力可為。唐云的“良友,知音”,不幾年便成了錢君匋的知音,現在已是大家的良友了。
冊頁封面上,另有上海博物館編號:51137。文革期間,這批文物被抄家?guī)ё吆螅驍盗可醮螅疫\地被登記造冊,保存進了上海博物館。
華巖是一位才能廣博的畫家,花卉、翎毛、走獸、人物、山水兼善并長,其中以花鳥畫成就最為突出。此冊頁中,花鳥有五件,分別為《紅掌撥清波》、《逸羽憑風翻》、《立雪且踟躕》、《所向無空闊》、《靈淵思萬里》(題目為君匋先生老友柯文輝所擬,暫且用之)。
《紅掌撥清波》中的雙鵝戲水,《逸羽憑風翻》中的寒雀捕食,無不生動而充滿意趣。畫家高超的寫生技巧和高度概括的能力,使畫面明朗清晰,別具一格。另外, 其用筆的高妙亦在盈尺間展露無遺——《逸羽憑風翻》這幅小冊頁中,以行書筆法寫出的枯枝,蒼勁有力,小小的一枝便可讓人想到整片寒林;寒雀欲振翅向右下角 追捕小蟲,寒枝線條勢氣延向左上角。雖是小品,然構圖的獨特,使畫面的緊張氣氛躍然于紙上,堪稱精品。
三件以馬為題材的作品,各有氣質,毫不雷同。或蕭瑟,或歡快,或凝重,方寸之間,氣象萬千。最精彩莫過于《立雪且踟躕》:款識“眸瞷黑照,玄彩紺發(fā)。沫如 渾紅,汗如振血。秦青不能識其眾尺,方埋不能睹其若滅”,語出自《晉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二十五。文中形容的“沫如渾紅,汗如振血”之天驥之駿,乃傳說中 的汗血寶馬也。此馬“踐朝霧,赴春衢,整秋御,虬踴螭騰,麟超龍翥,望山載奔,視林載赴。氣盛怒發(fā),星飛電駭,志陵九州,勢越四海。影不及形,塵不暇起, 浮箭未移,再踐千里……”
華新羅筆下的千里寶馬沒有馳騁在草原、沙場,而是默默佇立于冰天雪地間,若有所思。此等清高孤傲之作,已含有耐人尋味的“象外之意”了。
為烘托雪景的氣氛,畫中山石,幾乎沒有皴法,僅勾勒輪廓,并用淡墨染出山的結構。中鋒細線畫馬,勁挺而無羸弱之感,并運用線條的粗細、虛實來表現馬的結構體積,做到了精煉傳神。尤其是表現馬毫的線條質感,輕盈的幾筆,便恰到好處。
《流水入弦歌》為冊中唯一一件人物畫。修竹茂石、弦歌高士,都是高潔之象。冊頁中,兩位高士相對而坐,一位束發(fā)高冠,儼然撫琴;一位寬衣抱石,怡然自得。 畫面中,衣紋、線條,儒雅含蓄,如行云流水。修竹安靜祥和,如蘭草般翩翩起舞。整幅畫,墨色變化不大,清氣撲面,讓人聯想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兩件山水,一青綠,一水墨;一春山,一秋樹;一秀雅、清新,一淡泊、空疏……新羅下筆,似閑庭信步,隨意點染間,無不佳妙。
對于清中期出現的《揚州畫派》,后人評說褒貶不一,抱微詞者,多有草率粗疏、怪誕偏師之說。唯有對華巖,無不均極盡褒揚。鄭午昌在《中國畫學全史》中寫 道:“華秋岳巖,其畫縱逸駘宕,粉碎虛空,種種神趣,無不領取毫端,獨開生面,足以南田并駕。其影響于清代中葉以后之花鳥畫甚大。蓋清代花鳥畫,至新羅而 窮其變也。”就連對“揚州八怪”大家攻訐的汪鋆,也給了華巖極高的評價,他甚至將華巖視為糾正揚州畫壇歧途的救星。
賞析過此冊頁后,你是否也覺得這些褒獎并不為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