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2015年近現代名家精品書畫受寵和明清瓷器拍賣行情低迷相比,2015年名人手稿信札行情仍延續2014年的“慢牛”態勢,表現依然平穩。
盤點2015年名人手稿信札拍賣行情,中國嘉德、北京保利、杭州西泠等大型拍賣行本著“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策略,沒有盲目擴大拍賣規模,而是在拍品質量上做足文章,推出了部分中國近現代史上十分著名的文化名人如章太炎、胡適、陳寅恪、傅斯年等人的信札和手稿,在市場上反響良好,受到了買家的青睞。尤其是2015年適逢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各拍賣行抓住難得的機遇,將歷年來征集到的各種有關抗戰題材的名人手稿信札適時推出,如蔣介石、李濟深等抗戰名人的信札格外受寵,在拍賣場上備受買家追捧,成交價屢創新高。
名人信札“家書抵萬金”
名人信札是指名人之間書信來往的信函,一些名畫家的信函,很久以來就被藏家當作藝術品看待,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與名人信札相比,名人手稿一般頁數較多,內容也更加完整豐富,收藏價值更高。
在2015年3月率先開拍的北京匡時迎春拍賣會上,備受矚目的胡適駐美期間與王世杰和蔣介石等人往來電文以78.2萬元成交;在6月北京保利春拍中,誕生了一件千萬元的大拍品,即錢大鈞珍藏的“蔣介石密令手諭”,以1782.5萬元的天價成交;在7月初杭州西泠春拍中,著名抗戰將領李濟深致蔣介石的重要信札以40.25萬元拍出、李濟深于1936年12月30日致張學良的信札以31.05萬元成交。
進入2015年秋拍以來,名人手稿拍賣行情依然十分穩健,表現可圈可點。在11月開拍的北京中國書店秋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一件徐悲鴻致溫景博書札以66萬元落槌;在12月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有不少清代和近現代的名人書札拍品以高價成交,其中,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金農的書札以115萬元成交、張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札以80.5萬元成交、黃賓虹致蔡哲夫及香亭書札以58.65萬元成交。從2015年名人手稿信札的成交價上看,可真正稱得上“家書抵萬金”。
新買家應掌握拍賣技巧
縱觀2015年中國名人手稿信札拍賣市場行情,筆者認為,買家尤其是一些剛涉足這一領域的新買家,必須要了解和熟悉名人手稿信札的各類知識,掌握有關拍賣的各種技巧。
1、名人信札手稿的時間跨度一般長達數十年,不僅涵蓋面廣,且內容翔實,反映了當時的歷史事件、社會狀況等,既有彼此思想上的交流,也有日常生活的介紹,史料價值不可低估,尤其2015年恰逢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蔣介石、李濟深等抗戰名人的信札手稿大受追捧,也就不難理解了。
2、名人信札特別是已故名人的手跡屬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是用鋼筆、毛筆寫的,表明名人手稿可認定僅此一件,屬于孤本,珍貴程度可想而知,即便是只字數語的便條,在當年或許被丟進廢紙簍,但流傳至今卻成為收藏佳品。
3、名人信札重在“名人效應”,收藏名人信札除了寄信人、寫信人是名人外,最好連收信人也是名人,若能完好保存信封則更佳,這樣能大大提升拍品的價值。如杭州西泠春拍中的李濟深致張學良的信札,因寫信人和收信人均是民國時期的風云人物,其信箋當然價值不菲。
4、隨著名人信札市場升溫,也帶來了種種造假行為,收藏名人手稿信札要注意防偽。鑒定名人信札除了要辨別紙張、筆跡外,名人的簽名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名人的簽名大都有自己的特色。此外,最好是收藏傳承有序的名人信札,這樣安全性要高一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