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1864一1957),漢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國20世紀著名的國畫大師和書法篆刻巨匠。八十多歲畫的蟬,把寫意與工筆畫有機結合在一起,草蟲精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齊白石花鳥畫的草蟲是齊白石繪畫創(chuàng)作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及閃亮點,也是其創(chuàng)作中最具特色,最為成功的部分。如他的意筆鳥、蟲、蝦、蟹、蛙、蝌蚪、鼠等,而工筆中則以蟬、蜻蜓、蚱蜢、蜜蜂、甲蟲、蝴蝶著稱。而畫蟬則又是這其中最突出拿手的。

鳴蟬畫的極為工細,甚至可透過透明的蟬翼看到腹背部,有的地方甚至比真蟬還細,雖極工整,甚至極度逼真,但絕不是簡單平庸地對自然景象的模擬再現(xiàn),而是有選擇精思與提煉概括,即藝術化,從而達到如齊白石所自言:“不似則欺世盜名,太似則媚俗,吾畫在似與不似之間”。

于是我們看到在熱烈明快,爽心奪目的,如夕陽一般火紅的楓葉疏枝上,一只栩栩如生的鳴蟬躍然眼前,仿佛可以聽到它那帶有一絲幽然涼意的斷續(xù)鳴聲。這是多么美妙新奇的畫面,妙思巧構、舉世稀見。

齊白石既擅用墨,更擅用色,就是齊白石畫楓葉所用的不是一般人通常所用的朱砂或朱磦,而是用了慣用以表現(xiàn)春色桃花的胭脂紅。以真實的秋色楓葉來說,它是深沉而明凈的色調,非用朱砂朱磦不可。秋色的紅與春天的紅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嫵媚輕快,如嬌艷如活潑如十四、五的花季妙齡少女,燦如朝霞,而秋色則飽滿深沉。

從常理畫法及慣有經(jīng)驗來說,胭脂紅畫楓葉肯定不能行,而以畫秋色之朱磦,朱砂畫春天也是萬萬不能,必定失敗的,如真為桃樹杏枝上點上沉著厚重的純朱磦,就完全是秋色的楓林,而絕不是粉紅色的桃花杏枝了。但齊白石則以看似絕不能用、不能成的,似乎不合理法的,本以畫春色的顏色,大膽來畫秋色,反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走出了一條新道路,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風格、新面貌。
更多畫蟬圖欣賞:

《老少年》

《蕉葉蟬》

《知了圖 》

《楓葉蟬》

《芋葉海棠》

《牽牛草蟲》

《紅荷鳴蟬》

《蟬》

《貝葉草蟲》

《貝葉草蟲》

《芭蕉鳴蟬圖》

《1947年作貝葉草蟲》

《1924年作秋聲圖》

《1945年作貝葉草蟲圖》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