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韋
我愛收集點民間年畫、剪紙和小玩意兒,對其奧妙只是一知半解。欣逢甲申新春,翻閱壬申、庚申猴年以來收集的猴畫,才看出來一點門道,就是“意、趣、功、奇”四個字。
“意”,是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來表現(xiàn)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審美情趣和對社會生活的看法。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封他個最低、最小的官“弼馬溫”,看營御 馬監(jiān)。在《弼馬溫》一畫中,畫了個不穿官服的小猴子在樹上牽一匹天馬,以猴字來諧音封侯,當官不像官,比有些進官加爵的吉祥畫多一層幽默感。《扛箱官》就 是一幅清代漫畫。只畫了四個身穿清朝服飾的毛猴,兩個猴抬著一個官,前面的猴扛一面“禁煙”的旗鳴鑼開道。諷刺所謂禁止鴉片煙,不過是一場猴戲,針砭時 弊,痛快淋漓。
“趣”,指情趣盎然。賣草帽的老漢過山道,被活蹦亂跳的猴子搶走草帽、上衣和鞋子。去過峨眉山的游人都遭遇過群猴“攔路打劫”,掏腰包、搶拎包,找不出吃的,竟把塑料袋扔到山谷和樹枝上,叫人哭笑不得。而《過猴山》的題詞卻是“買賣風快”的好兆頭,充滿了生活諧趣。
“功”,為功底深厚。民間畫師都是代代相傳,繪畫、刻版和印制技藝精湛。繼承傳統(tǒng)不泥古,常有新意沒離譜。本來在《西游記》小說里,孫悟空是在高老莊變 成翠花姑娘大戰(zhàn)豬八戒,民間畫師真有想象力,將其畫成《豬八戒娶媳婦》的大場景:一排排婚禮隊伍抬著轎子走來,前呼后應(yīng),姿態(tài)生動,線條流暢。從新娘的紅 轎子里飛出孫悟空,使畫面構(gòu)圖更豐滿,喜氣洋洋,十分熱鬧!可以看出畫家的真功夫。
“奇”,為想象奇崛、大膽夸張。民間剪紙都是出自農(nóng)村婦女 的巧手。一個猴子竟有兩個頭,老猴用長尾巴給小猴玩跳繩,多么新奇。猴不只是敢摸老虎屁股,還坐在虎尾巴上悠然自得。請看側(cè)面的虎頭上卻是正面的雙眼和鼻 嘴。東方農(nóng)村婦女的剪紙竟同西方大師畢加索的立體派藝術(shù)不謀而合,我百思不解。
民間美術(shù)在老百姓的墻和窗上多年流傳,其魅力就是藝術(shù)觀賞性,可謂“畫中有戲,百看不膩”。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