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遠,字名遠,號鶴峰,亦號壺隱,石霞山人,清代康熙年間宜興上袁村人。據(jù)諸多材料推算,陳鳴遠約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前后。他出生于紫砂 世家,其父陳子畦也是制壺名匠。陳鳴遠不但有制作的好工夫,且與文人雅士交往頻繁,所謂“近朱者赤”;加上他自己勤奮好學(xué),所以使其作品充滿文人味、書卷氣。其藝術(shù)造詣,歷代文人都有極高評價,是紫砂史上又一位里程碑式的巨匠。
陳鳴遠是繼供春,時大彬之后成就最高的紫砂大家,是一位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陶藝家,才氣過人,其作品題材廣泛,有壺,杯,瓶,文玩等。“工制壺杯瓶盒,構(gòu)思之脫俗,設(shè)色之巧妙,制作技藝之嫻熟,大大超越前人。”
陳鳴遠在紫砂史上的最大貢獻是他創(chuàng)制了“花貨”,使得紫砂的外延得以擴大。在陳鳴遠以前,紫砂藝人所制作的紫砂多為沒有任何修飾的茶壺,俗稱“光器”或“光 貨”。而陳氏所創(chuàng)作的紫砂壺則在造型裝飾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他在原有幾何形造型上,加進了青銅器及自然界中瓜果、竹木、樹段等雕塑造型,使得紫砂壺的 趣味性、觀賞性有了明顯增強。后來他所作的此類壺被人稱為“花貨”,成為與“光貨”并存的紫砂壺一大門類。
另外,陳鳴遠不僅把自然 形體作為茶壺的重要創(chuàng)作思路,還從日常生活著眼,創(chuàng)制出紫砂半桃,核桃,落發(fā)生,板栗,石榴等像生作品,栩栩如生,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這些創(chuàng)作,極大 的豐富了紫砂陶除日用品外的純藝術(shù)欣賞門類。他還擴大了紫砂陶造型藝術(shù)的外延,把青銅器皿,文房雅玩也包括進來,諸如筆筒,瓶,洗,鼎,爵等,并使其達到 了相當(dāng)高的藝術(shù)水準。
作為清初紫砂藝術(shù)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陳鳴遠在清初的影響極大。陳鳴遠的作品很多,標有他款識的存世作品不少, 古籍圖譜中提及到他的東西也不在少數(shù)。如“挑砂虛扁壺”“四方足壺”“蠶桑寶”“松段壺”“束柴三友壺”“天雞壺”等。由于陳鳴遠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價格 不菲,所以仿冒他作品也特別多,涉及諸多花色品種,特別是落陳鳴遠款的高水平之作也不少見,因此往往難辨真贗。
(梁建勇)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