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循印象》
識得蔣循是在一次省美協搞的畫展評選會上。見到一張描繪太湖的山水畫,隨作品照片附錄的登記表上寫著“蔣循·無錫”。后來見到他本人是在傅紅根的陽山寫生基地。聊了起來,又看了他的作品集冊。于人于畫,蔣循給我的大略印象可用一句無錫方言概而括之-------“克責頭”。
“克責頭”意指行為言談周到又而周全。講述或辦理一件事情會把所有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相關的無關的,七揪揪八拉拉,全都扯上,悉數交待、安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怕別人不曉得,生怕漏掉什么……
看他的畫,從構圖、開合、輕重、虛實安排 ,處置的很是周到。畫春天的,畫冬景的,屋宇也好,樹石也好,所有物象的位置關聯、交通呼應也很周全。勾、皴、擦、點、染、罩、烘,一步也不落脫,各各熨貼,面面俱到。這是本事,并非每個人都能具備的本事。我曾問他,完成一幅畫是不是要花費很多時間?他答:“快咯,一歇歇”。可以想見,他臨案搦管之際,腦子里似乎已經啟動了一個程序,哪一步該做什么,哪一步該做什么,了然于心,俗謂“胸有成竹”,多少也是指的這個意思。畫面簡繁,尺幅大小,都能按部就班地協調,安頓周全,最終畫面很完整。似乎一路過來,駕輕就熟。
日前他見我這陣子畫雪,也給我看了一張他作的雪景。我發現畫面基本上沿襲了他慣常的語言表現,虛實濃淡、輕重奇正,亦如往常。我點評道:“冷意不明顯”。如此看來,對于一個畫家來說,了然于胸、熟稔于手的定勢有時反倒可能成為畫面意韻表達的阻礙,也滯延了作品理應別出心裁的意象。由此我在想,假如蔣循能在原本豐厚的基礎上,再豁開些思路,在順風順水、得心應手的看家本事上稍稍舍得割愛,從理念到手段和有節制地突發奇想,打打擦邊球,破一破自己習慣了的、旁人也認同了的慣常思維和筆調,或許可以另出蹊徑,別有洞天。
看來,“克責頭”的品性,無論是為人還是作畫都是有利弊的。
我的意思不知蔣循明白沒有??他應該而且也完全可以畫的更好。過一陣子,大家再看。
于友善(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系主任)
2016年1月于金陵黃瓜園
蔣循
江蘇無錫人,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市美術家協會理事,無錫顧愷之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西神印社名譽理事,無錫市書畫院特聘畫師。
作品欣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