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去年京城的藝術品秋拍上,有一個現象引人注目,這就是原本的一些書畫藏家出現在了瓷器、佛像、信札拍賣專場里來舉牌,“跨界”收藏日益盛行,“搶籌”、“掃貨”不讓一分!
也許,在前幾年的拍賣市場中藏家“跨界”競買的表現不很明顯,因為藏家常常專注于自己擅長的某一藝術品種,在沒有把握時,不會輕易“跨界”,以免“打眼”。而對于那些資深收藏家,當自己在原來的收藏品種上已經經營了十多年,藏品內容逐漸全面成為系列,就會發現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里已經難以發現必需的拍品。而文物藝術品各品種之間通常有著一定的聯系,比如,古代書畫與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與明清瓷器、書法與信札、油畫與水彩、水墨畫等等,因而使得收藏家“跨界”收藏相對便利,容易觸類旁通,此時,收藏家們一旦發現在其他領域內有來源可靠、又精致的藝術品,就會勇敢收入囊中。
近兩年,拍賣公司為吸引客戶,會下功夫深入挖掘拍賣品的來龍去脈,多選精品與“生貨”。而買家也更加挑剔,只喜歡買那些流傳有序,絕真無疑的藝術品,當自己原來的收藏領域真、精拍品不滿足需求時,就會跨界去尋找。
也有一些投資目的為主的買家,他們看來,品種也許并不重要,只要拍品真實可信,價格合適,未來投資回報確定,也會跨界去買。應該說,收藏家們并不是一開始就 什么品種都買的,他們大多都是先從一個品種邊買邊研究許多年的。隨著他們收藏豐富、眼光精準之后,才開始慢慢轉向其他相關品種,即所謂“先專后博”的。 (季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