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過去的一年,藝術品市場呈現什么形態?1月17日,由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北京市文化局作為指導單位,99藝術網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藝術品市場高峰論壇(CAMS2015)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啟幕。趙旭、溫桂華、劉尚勇、甘學軍、董夢陽、季濤、趙力、蔡金青等 國內一線拍賣行、畫廊、藝術界領軍人物及資深收藏家等參與了各單元的主題演講與話題討論。
藝術品市場的“熔斷年”
2015年的藝術品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矛盾狀態,既有“激情”也有“悲壯”。雖然春秋兩季拍賣市場上,潘天壽《鷹石山花圖》拍出2.79億、李可染《萬山紅遍》拍 出1.84億高價,一度讓人有“V形反轉”的錯覺,可“同時也有很多中小拍賣行做不下去,轉行、歇業”。第一場論壇的主持人、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 究員季濤表示,中國藝術品市場依然在經歷“底部盤整”。
針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將2015年稱為藝術品市場的 “熔斷年”。“一開年股市出現四次熔斷,屬于斷崖式的嚴厲調整。”藝術品市場也如是。“首先從畫家來說,我認識很多年輕畫家原先手里有不少訂單,畫不過 來。到了2015年底再跟他們聊天,他們發現進入2016年的時候手里沒有訂單了。前期的訂單畫完以后,到了新的一年兩手空空,這就是一種‘熔斷’。”
從畫廊方面講,許多畫廊和畫店在2016年休業。“因為交易非常清淡,門可羅雀。”不少中小拍賣行取消了自己原定的拍賣檔期,一年只象征性地拍一到兩次,這些也都是“熔斷”的表現。
生貨、精品在市場上永遠會創出高價位,這是藝術品市場從古至今的規律。但是,“一般性的普品或者是以前我們所依賴的、在藝術品市場中大概占1/3份額的‘禮品市場’的衰落,給2015年的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導致交易額迅速萎縮。”劉尚勇說。
海內外競爭加劇
國內拍賣市場正在觸底、腰斬,國際拍賣大鱷蘇富比、佳士得卻在2015年屢創歷史佳績。無論是2015年3月“安思遠紐約藝術周”上密集的中國收藏家的身 影,還是劉益謙豪擲11億買下莫迪里阿尼《側臥的裸女》,一切都表明國內藏家正在大規模高調進入海外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拍賣市場在中國興起已有二十多年。北京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認為,“二十多年來我們學到了蘇富比、佳士得的香港模式,我們把它作為唯一的模式在內地運作,我們很幸運,這個唯一的模式就使我們成為了世界藝術品交易的重鎮。”
“但是現在,王健林、王中軍、劉益謙這些藏家去買畢加索、梵高、莫迪里阿尼去了,這是非常重要的標志,對國內的業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醒。”為什么國內大藏家會在市場“買氣”稀薄的情況下,將重金轉投海外?
甘學軍說:“我們的供給出現了問題,我們的品種是如此的單一,我們的模式是如此的單薄。一個拍200萬的拍賣會和一個拍20億的拍賣會是同樣的流程,都要在 五星級飯店做拍賣,都要印制精美的畫冊,都要開啟巡展,文物局要求40天之前報拍賣清單,半年才拍一次,這樣的模式怎么在國際上競爭?”
甘學軍將藝術品市場比喻成“GDP快車”上一個小小的“附著體”。“現在GDP突然從12%降到7%了,這是一個急剎車,一個很小的附著體遇到急剎車時很容易被甩出去,我們的恐慌來自這里。”
互聯網+的可能性
在互聯網+的時代,發展、興起才二十余年的拍賣行業瞬間被定義為“老炮兒”,成為過氣的“傳統行業”。而藝術品交易的互聯網模式,一直是個非常艱難、但吸引無數企業和精英試水的領域。
劉尚勇分析,1970年代進行藝術品交易,往往都是私人之間,幾個人或十幾個人的交換。后來逐漸有了文物商店以及畫廊,開始有一些對外銷售。1992年有了拍賣,市場瞬間擴大。在一年當中一個拍賣市場或者一個拍賣公司就會迎來幾百個人或幾千個人參加交易。
“今天我們來到了互聯網時代。由于有了互聯網,在交易過程中就會有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參加,多的時候有可能上百萬人。”基于互聯網產生了電商平臺,網上畫廊集群、網上拍賣集群、網上藝術家集群,以及各種各樣的微拍,這些新興業態促使交易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
甘學軍也認為,互聯網的沖擊實際上是一種機遇。“二十年形成的老炮兒模式不改將是窮途末路,我們玩兒不下去了。”
雖然互聯網拍賣、藝術電商不太可能承辦千萬以上的大宗交易,并且缺乏藝術品體驗和鑒定的環節,但甘學軍認為,二十年來藝術品市場總體統計數據顯示,90%以 上的拍品在50萬以下,平均價位3萬左右。“包括藝術體驗的問題,也許技術革命給我們帶來的藝術體驗比我們眼見為實的還要真實,比我們肉身去體驗的還要感 性。”
然而,在國內,真正成功的藝術電商寥寥可數。“馬云、馬化騰等等做的是標準的電商,為什么他們做到藝術品就很難?因為非標準的藝術品想進行交易,需要專業人士與互聯網精英碰撞。”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表示。
從 保利十周年秋拍與藝典中國的合作看,保利在電商業務上正在進行嘗試。“我試圖做到藝術品電商與拍賣同步,如果你是一個藝術家,你的作品可以在網站直接通過 朋友圈賣出去。全中國的拍賣公司我們可以直接看屏幕出價,也可以在美國通過移動端直接報價,這些服務目前都是空缺的。”趙旭說。
修正初心,經濟放緩是好事
作 為論壇上僅有的一級市場代表,“藝術北京”總監董夢陽認為,今天的藝術市場最麻煩的不是“不忘初心”,而是“初心不正”。“商業越發達,藝術家越不誠心, 大家在追逐市場,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拍得越高,坑的人越多。”佳士得、蘇富比兩大老牌拍賣行之所以能穩健地發展300年,是因為建立于一個成熟的資本主義 藝術體系。首先有美術館為藝術制定標準,然后才有畫廊、拍賣行和發達的藝術市場。“我們正好倒著來,藝術標準沒看見,就開始有發達的商業。今天放緩了,正 是讓大家思考的好機會。”董夢陽說。
真正發達成熟的市場是二八定律,20%拍賣,80%一級市場,在國內卻是一二級市場嚴重倒掛。 然而制定標準、哺育藝術家的一級市場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底座。讓董夢陽欣慰的是,2015年“藝術北京”博覽會,100塊相對昂貴的門票,卻有幾萬人買票看 展。“真正一些對藝術有需求的人來了,他們不見得買畫,但真的愿意看展,這是很大的進步。”
“互聯網能幫助我們知道哪件藝術品在哪個畫廊、哪個角落。”董夢陽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