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正綱的一封手札

手頭這封珍貴手札(見圖1、2),是時任“國民政府”社會部長谷正綱的手跡。
“宋氏三姐妹”可以說家喻戶曉,然而“谷家三兄弟”,如今知道的怕是不多了。要知道在民國那會兒,他們的名氣可謂旗鼓相當呢。追隨孫中山,參加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他們可是響當當的人物,谷正倫、正綱、正鼎,在1935年11月國民黨“五大”會議上,都當選為中央委員。“一門三中委”成為當時人們常掛嘴邊的一句口頭禪,兄弟三人同時入選中委,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老二谷正綱,字叔常,貴州省安順縣人,德國柏林大學畢業,曾入蘇聯莫斯科孫中山大學進修;歷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學校訓育主任,訓政時期立法委員,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國農工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黨部主任委員,中央社會部長,一度兼任農林部長、內政部長,“國代”兼“國民大會”秘書長等職。
這是谷正綱作為社會部長,于1946年寫給當時南京教育局長馬元放的一封親筆信。起因緣于當年接收汪偽政權的一塊地皮的使用權爭議,社會部擬作兒童福利實驗區,而教育局打算改建中心國民學校,信中涉及的第三者星樵兄,則是其時南京市長馬超俊。1945年日本投降后,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百廢待興,平心而論,接收偽政權丟下的爛攤子,出現的混亂局面尚情有可原,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人乘機渾水摸魚發國難財的情況。
研讀手札,字里行間并看不出有啥貓膩,谷在信中的口氣似乎很是客氣,稱兄道弟乃其時官場流行的風氣,卻讓閱讀者很容易領會到沒有任何商量余地。據有關資料介紹,“二馬”(馬超俊、馬元放)因畏懼其居高臨下的盛氣,最終作出讓步。
從這封手札中可以反映出當時一些社會狀況,我看重的倒是谷正綱的書法——書寫流暢,功底深厚,可說瀟灑自如,頗具欣賞價值。這封名人手札,算是在不經意間留下的一份頗有價值的歷史資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