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江西永新人,生于1965年。1986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師從全山石、秦大虎、徐芒耀等老師,1997年至今職業繪畫。2011年7月在意大利米蘭舉辦“來自中國的色彩”畫展,在參展期間加入意大利藝術家聯盟。同年11月參加第十四屆西湖藝術博覽會;2013年7月在法國盧浮宮舉辦畫展,同年十月與法國盧浮宮簽約。
現為法國盧浮宮簽約畫家、意大利美術家聯盟會員、中國浙江省國際交流協會會員。
初見熊明,留著平頭,紅白格子襯衣與灰色毛衣結合,給人一種質樸、鄰家的印象,竟是法國盧浮宮的簽約畫家。在位于清河坊的畫室里,擺放著各類書畫作品,除了定期去法國工作,熊明就待在這間畫室里作畫,他說,“繪畫對我來說,就好像是我的生命。”
潛心研究 追求真正的藝術創作
對于自己的從藝之路,熊明說得十分簡單。“小時候看過倫勃朗、戈雅的油畫書籍,當時也不懂,沒有正兒八經地學過,讀書也不認真,十多歲時尚且不懂分辨油畫和國畫,也不知道油畫作品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但就是對這樣的作品很感興趣,”直到1982年底當兵入伍,“當時就只有一個目的——去看人家是怎樣畫畫的,”熊明說,在部隊里他做過出黑板報、布置閱覽室、抄寫檔案等工作,三年后調到井岡山鐵礦做駕駛員,一次開車路過了當時的浙江美院,才知道畫畫可以考大學,最終通過加深文化課與專業課的培訓后走上了藝術之路。
要獲得成功必定要經歷低沉的歲月,從學校畢業后有很多時間熊明并不知道自己該選擇哪一條路,“畫畫很累、很苦,有一陣子我沒有收入,很迷茫,感覺自己沒有提升空間,都是硬著頭皮學,”一次巧合的機會,熊明第二次在杭州西湖藝術博覽會舉辦展覽時碰到了意大利美術家聯盟主席、意大利北部商會聯盟主席杰米瑞·吉利,得到他的高度贊賞。2011年7月熊明受意大利美術家聯盟邀請赴意展出個人作品,他獨特的“中國味”油畫風格在當地油畫界產生一定的反響。杰米瑞·吉利認為,熊明的油畫是真正做到了中西結合,他的畫展現的是中國文化,采用的是西方油畫的創作手法,使歐洲人能更好更容易理解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3年10月,熊明在法國盧浮宮舉辦畫展。其間,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與他正式簽約,并邀請他參加盧浮宮的“大師之路計劃”。成為盧浮宮的簽約畫師后,熊明并沒有因為成為國際畫家而出現在公眾視線里,而是依舊關起門來,潛心創作研究。當問及他在法國盧浮宮的生活時,熊明說,在盧浮宮每天創作4個小時,其他時間必須用來充分地休息,以保證用最飽滿的精神迎接第二天的工作。他用對工作的認真態度以及對周圍事物保持靈敏的感受,從他的作品中就能完美地詮釋出來。
視繪畫如生命 浸潤生活點滴
繪畫對熊明來說,就好像是他的生命。當初熊明攝入油畫還有一絲顧慮,“小時候鄰居親戚都說我這輩子沒什么可以做的,干不了大事,”熊明說,“雖然那時候也不懂什么叫干大事,就知道要是沒什么事做就只做一件事,那我就從畫畫開始。”
在繪畫路上有許多人給予熊明支持,“當初想得很簡單,生活安逸就行了,隨著社會在變,人的思想在變,我是非常幸運的,不管從經濟上還是繪畫上,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在他進入美院油畫系后便跟隨油畫家全山石學習,他們師生之間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他們亦師亦友。熊明常常拿畫給全老師看,請他指點。“有一個下雨天,我拿兩幅畫去,全老師看了以后說今天外面是真的下雨,我說是啊外面下雨你在房間里可能感受不到,他說那你這畫怎么回事都淋得干干凈凈的,我說我用紙包起來的不會打濕,他卻說這個顏色很新,你大概剛剛淋過雨,我這才突然反應過來,我的畫顏色畫鮮艷了。”交談中熊明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還有一次,我畫了一個圓球,全老師說喲,今天給我送個大餅來啊。我就知道自己的畫立體感不夠。”師生之間的交談幽默而風趣,也許就是這樣的互動使熊明在藝術之路上不斷前進。“全老師往往只說一兩句,但恰恰是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點睛。”
博采中西之長 盡顯藝術才賦
熊明的作品不是中國傳統的水墨畫,而是在中國有幾千年歷史的年畫。他認為,年畫在中國的生命力強,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發自內心對生活的向往而創造出來的畫。他的作品以色彩為脈絡,以線條為表現形式,將水墨畫中的大寫意運用到中國的年畫當中,再把西方塑造的東西融合進去。比如,他畫牡丹是在宣紙上畫油畫水彩,牡丹葉子的表現手法是把中國的大寫意和西方的塑造同時放在一起。他在油畫中體現出中國水墨山水的特點,由最初對國外繪畫、雕塑作品感到震撼,到在自己的油畫中加入中國元素,在抽象畫中涉及許多中國傳統題材,熊明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著,“如何用西方語言去解釋中國繪畫,聽起來很簡單明了,但是實際做起來這條路是十分漫長的。”
他一直在堅持著一個原則:“中國繪畫以濃墨為畫面主體,即使是淡雅的畫作也需要濃墨加以點睛,我把這一點作為自己繪畫的基本原則,然后結合從老師那學到的油畫基礎來解釋中國繪畫。也是盡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對于未來,熊明希望安于現狀。而他所謂的穩定現狀,是認真作畫、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藝,目前他所做的事只有畫畫,心無旁騖。“想要穩定現狀必須提高自己才能穩定,必須得往前走才能穩定。”如今熊明每年會在法國待上半年之久,“我們中國的繪畫基本是從俄羅斯傳過來,雖然現在的研究逐步加深,但對繪畫的起源和古典這一塊但是沒有深入體會,不到位。”他想闖一闖,試試看,“我想把古典繪畫的技術帶回到中國,用基本理念,基本色彩,空間來豐富我們國家的繪畫文化,展示中國繪畫的獨特藝術魅力,同時背負起社會責任,推動社會文化不斷前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