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

黎展華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
劉奎齡(1885~1967),字耀辰,號蝶隱,自署種墨草廬主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能工善寫,擅長動物、 植物、人物畫及山水畫。他描繪的動物種類繁多,范圍之廣至今無人可追;他善于“勢”的營造,繪畫作品“虛處不嫌窗框松,實處勿感板結緊”,其畫風華滋清 潤,厚勁靈動,意境深邃。劉奎齡偏居津門一隅,語訥志堅,孤身前行。
劉奎齡鐘情于日本繪畫,關注橫山大觀和竹內西鳳等代表性人物,學習借鑒朦朧派、狩野派、大和繪、漢畫等古典技法精粹。他是傳統派和中西融合派的中堅,他從古典主義、文藝復興、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甚至印象派光色運用、 油畫技術以至夸張變形中吸取營養,他注意到西方現代藝術與中國傳統藝術在創造精神上的相似性,他光大了傳統寫實技法,其藝術風格影響了惠孝同、劉子久、陳 少梅、劉繼卣、何家英等北派藝術家。
在歷代畫史中,鮮有像劉奎齡這樣表現題材如此廣泛的畫家,舉凡翎毛花卉、水族鱗介、草蟲蔬果、走 獸、人物、山水,靡不涉獵,尤以花鳥、草蟲、走獸最為見長,傳世作品的數量也最為可觀。他技法豐富且新穎,畫面豐富和諧,清新優雅,寫實而主風神,堪稱畫 壇之獨步。為了在藝術實踐中突破傳統工筆畫的僵局,以及為更新傳統畫法辟一新路,劉奎齡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劉奎齡作品的寫實風格是獨樹 一幟的。他的繪畫藝術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研究五代、宋、元諸家,畫風受明、清影響;第二階段為30年代后期,在 學習郎世寧畫法基礎上,將西洋畫之色彩、透視比例融合于中國傳統工筆國畫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其作品纖細逼真,神態自然。第三階段是40年代 后,畫技又進一步,自成一家。 他是徐悲鴻提出的“盡精徵,致廣大”目標的真正實踐者。他筆下形象的真實感、精確性及質感、火候的把握都是同類題材的作品難以倫比的。
圖一圖二均為署名劉奎齡的兩幅四通屏作品,無論畫工、設色、造型、動態、神態,無論是花草樹木,家禽還是動物描繪都十分的準確,而且畫面呈現出很好的立體空 間關系,其生動的描繪讓每一幅作品無論是獨立看還是整體看都令人目不暇接,其具有的筆墨難度以及精確度更是令人不能等閑視之。
藝術品鑒 定往往難就難在當傳遞給我們的表面視覺信息是那樣完整并富有美感,技法又相當成熟,這樣的狀態下,會令人難以捉摸,尤其是直接師承老師風格的入室弟子或學 生,基本上已摸透了老師的種種點線面皴法以及構圖習慣等個人風格和表現特征,你要鑒別真假就等于在稻田里找秕草,近乎于一模一樣形態的物種一樣難以分辨。 但是劉奎齡就是劉奎齡,哪怕是其兒子劉繼鹵已具有相當高的藝術修養也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樣,更遑論他的弟子和學生。只要我們逐一對比甄別,認真的觀察,就會 從彼此之間打開一點點缺口漸漸會放大發現真和假的微妙特征關系。
舉證說明:1。圖一比圖二有更深遠的景深關系;2。圖一比圖二的細節描 繪更加細膩,更為逼真;3。圖一比圖二的設色更加惟妙惟肖;4。圖一比圖二的構圖和布白更加合理,而不凌亂;5。圖一比圖二在動物和景物的描畫過程中,對 比關系交代得井井有條,十分清晰,不會拖泥帶水。以上充分說明了圖二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問題,而圖一在對比中幾乎是完美的。
綜上所述,圖一是真,圖二是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