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不少民國時期的書畫家,筆者向來是十分敬佩的,有的在當時就是中國畫壇上的明星。今天,仍然成為各路藏家踴躍競投的對象,如南方的吳昌碩、陸恢、黃山壽、吳石仙、張善孖、鄭午昌、馮超然、弘一法師、康有為、吳待秋、吳子深;北方的金城、蕭謙中、蕭俊賢、顏伯龍、陳少梅、林紓、姚華等。這些畫家在民國時期都有可觀的市場行情,盡管那時沒有藝術品拍賣,但民間的流通和交易都是相當發達的,以吳昌碩為例,吳昌碩是海派大家,索畫者眾多,而他訂的潤格主要是根據作品形式和大小來。下面就是吳昌碩1919年元旦制訂的潤格:
缶廬潤格
衰翁新年七十六,醉拉龍賓揮虎仆。倚醉狂索買醉錢,聊復爾爾曰從俗。舊有潤格,鍥行略同坊肆書帙,今須再版。余亦衰且甚矣,深違在得之戒,時耶?境耶?不獲自己,知我者亮之。
堂匾 三十兩
楹聯 三尺五兩,四尺六兩,五尺八兩,六尺十二兩
橫、直幅 三尺十四兩,四尺十八兩,五尺二十四兩,六尺三十二兩
條幅 視整張減半,琴條六兩
紈、摺扇、冊頁 每件四兩一尺為度寬則遞加
山水 視花卉例加三倍,點景加半,金箋加半篆與行書一例
刻印 每字四兩 題詩、跋每件三十兩
磨墨費每件二錢 每兩作大洋一元四角
己未元旦老缶字訂于癖斯堂
盡管吳昌碩制訂了并不低潤格,但求書畫和刻印者仍絡繹不絕,所以吳昌碩應付不過來時,會請王一亭、趙云壑等弟子代筆,一般由王一亭代畫人物,趙云壑代畫花卉,最后由吳昌碩落款,不過這類作品一般也被視作真跡。
同樣,弘一師法的書法也備受人們的關注。抗日戰爭勝利后,他的弟子劉質平曾在上海舉辦了弘一大師遺墨展,時任國民黨財政部長的孔祥熙曾出價500兩黃金;以后孔又看上了弘一的精品《佛說阿彌陀經》十六屏條,出價數百兩黃金,但均被劉質平謝絕。而北方畫壇上。金城、于非廠、蕭謙中、蕭俊賢等名家的潤格也不低,在北方他們屬于最高的,像于非廠在30年代曾與張大千舉辦書畫聯展,當時他們的畫價動輒數百元,決非一般藏家所能問津。
民國書畫家在今天,許多人已被人漸漸遺忘。比如“三吳一馮”,當時,風靡大江南北,吳湖帆那時的畫價動輒黃金幾兩甚至幾條,馮超然、吳子深、吳待秋、盡管沒有吳湖帆那么高,但價格也不低。時至今日,只有吳湖帆一人風光。而吳湖帆已不能同民國時期所相比,原因是他的畫價已淪為現在二流書畫家的畫價。像陸儼少、陳少梅等畫家都已超過了他。至于另外二吳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近兩年,隨著中國字畫的大幅飚升,吳子深、吳待秋的書畫才逐漸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作品價格有所回升,可惜上升乏力,將他們劃為冷門人物行列實不為過。
在民國書畫家中,也只有吳昌碩的作品最受各路買家青睞和追捧。近幾年的漲幅最為可觀,2004年他的花卉十二屏風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估價200—300萬元,上拍時受到海內外各路買家的熱烈追捧,最后出人意料地以1650萬元的天價被浙江一位買家買走,此畫價不僅創下吳昌碩作品的市場天價,而且為吳昌碩的其他作品價格上升打開了巨大的空間。此后,吳昌碩的作品價格超過200萬元的比比皆是,并與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等人物并駕齊驅。同樣,北方的金城弟子陳少梅也異常搶眼,陳少梅在八九十年代海內外市場上絕少屬于小名頭行列。
步入21世紀后,海內外藏家開始挖掘陳少梅。2002年《夏山圖》被蘇富比拍至140萬元,使陳少梅的作品首次突破了百萬元大關;2003年《仿郭熙山水》和《春游載酒》每幅只有2平方尺,卻被蘇富比拍至54萬港元和50.4萬港元;2004年《24孝圖手卷》在天津文物拍賣會上以高達561萬元成交。尤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陳少梅1945年作《西園雅集圖》被嘉德拍至2127.5萬元,轟動拍壇。從陳的市場表現看,他已躋身大名頭和中名頭之間。現陳少梅的一般作品每幅已上升至數十萬元,代表作或大幅精品每幅在數百萬元乃至數千萬元。除吳昌碩、陳少梅外,價格尚可的還有張善孖、馮超然、鄭午昌、金城、顏伯龍等書畫家,他們的大幅精品價格能過百萬元,相對較低的有蕭謙中、蕭俊賢、陸恢、林紓、姚華等,大幅精品在10萬元以上,但數量極為有限。
民國畫家至今已有數十年時間,而今天人們的審美情趣已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西方審美觀也在不斷沖擊國內傳統的審美,因此,民國書畫家的作品風格要被現在藏家廣泛接受,似乎很難。為此,民國書畫家要整體走強市場已不現實,只有適合當代人口胃的畫風才會有藏家追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