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遊桂林,帶著對甲天下山水的向往,卻收獲了“漓江邊的烤魚好吃”。賊心不死,和當年一樣的季節,我與老友又開始了探新尋遺的采風之旅。
到桂林的當晚,在老友大哥的接風晚宴上我第一次聽說了郊縣的烏桕灘,一個還沒有旅行團光顧的地方。烏桕樹,在我們老家叫“木子樹”,深秋時,她疏疏離離的葉子黃的,紅的都是那樣的透明,那樣的干凈,迎風飄動,真是風情萬種,令人魂牽夢繞!她結一種乳白色堅實光滑的小籽,我們兒時拿它當子彈,就是將一根筷子從中劈開一條縫,夾住木子用力一捏,木子就被彈出去很遠。。。。烏桕樹,她承載了許多童年的歡樂和故鄉的回憶,我不禁神往起來。
一夜難眠。第二天一早,匆匆用過餐,一行五人在大哥帶領下驅車直奔竹江村那片江灘。春天這里漲水,你可想見整個江灘連著江面成為白茫茫的湖面,露出星星點點一座座林木繁茂的 小島,直到夏天雨季結束,江水退去,除了主航道江渚上鋪滿鵝卵石的地方,其它都變成了現在我們眼前的景色:起起伏伏連綿不斷的青草地,點綴著一株株一片片高低參差疏密無序的烏桕樹,間雜著少許常青樹,偶而也卓然挺立著一兩棵古樹。我們來的時候正是初冬,樹葉掉得差不多了,陰天稍帶寒意的微風中忽聞幾聲鴉叫,場景顯得凄清蕭瑟。江灘規模不算很大,寬不過二三華里,長約五六里,但是地形相當復雜,烏桕樹又變化得如此精妙自然,從每一個方向看過去都是一幅完美的水墨畫。我們一路欣賞一路拍照,忽然,陰云裂開一道口子,太陽露出一些笑意,映射在稀稀落落的紅葉上,流光點點,頓時又成了一幅幅的水彩畫,明快,渾然天成。我們不知不覺溶進這畫里了。大家都興奮得象個孩子,隨行的靚女又蹦又跳嘰喳個不停,出身行伍卻頗有幾分風雅的大哥更是詩興大發,幾只白頭翁模樣的小鳥深受感染,急忙跑過來打了聲招呼又飛開了。。。。我和老友只是默默地觀察著,呼吸著,不停地拍著,生怕一不小心這動人的畫面就消散不見了。
這草灘是這樣的美。信步 走去,轉過一個土丘,突然三三兩兩十幾頭淡墨畫出般的水牛出現在對面只有十來米的草坡上。它們本來悠閑地啃著幾乎帖著地面的草根,發覺有不速之客,都不約而同抬頭打量我們,可能也發現我們并沒有要打擾它們的意思吧,片刻間就恢復了自得的模樣,低頭吃起草來。牛群的中間一塊空地上,幾個放牛的村民對我們不感興趣,正專注地打紙牌。我們趕緊拿起相機對準他們和他們的牛一陣亂拍。有人偶爾抬頭看我們,眼神十分友善,透出純樸和簡單,并沒有好奇;其中有一個村嫂打趣穿紅風衣的老友,小心她們家那頭公牛,專頂穿紅衣服的人,巧的是正好有頭很壯的黑牛直起脖子隔著一撮小樹枝盯著老友看,老友真可是嚇得不輕啊。。。。仿佛時光倒流到幾十年前的小時候,人們沒有高低貴賤貧富的差別,沒有了防人之心,大家都是這土地上的主人,都是那樣的真實、善良、快樂、知足。
不知不覺大半天過去了,烏桕灘大致是走了一遭,但總感到意猶未盡,可是大哥的朋友安排飯局要趕回去,雖然我和老友都想多呆會兒,又卻不過情面,只得依依惜別。臨走,老天爺忽然做了個鬼臉,天色又陰沉下來。
接下來幾天,我們去了靈渠,雁山園等幾處大樹參天,古跡猶存的景點,感覺都不錯。然而,直到要離開桂林的時候,回味與留戀始終停留在烏桕灘,停留在了烏桕灘的烏桕樹上。當下著名的塔川紅葉也是烏桕樹風景,但感覺大不一樣,如果塔川的紅葉可以形容成熱情似火的大媳婦,那我們這小小無名的烏桕灘的就是無比天真又不失嬌羞嫵媚的少女了!
生活總在不停地和我們變著法兒玩呢!有的人因此增長了見識,有的人卻平添了煩惱,也有的人體味了快樂,更有的人領受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領悟了人生存在的意義。這一刻,我發現自己就是這大自然的一分子。熱愛大自然,就是愛自己!
桂林寫生后有感而發
2013年12月18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